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思想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思想研究
徐文泽讲荀子的修身境界二
发表时间:【2020/5/8 21:58:14】 浏览次数:2344次
第二节   修身的内容:隆师尊礼


第一,礼仪是荀子修身的核心内容。
他讲道:
“凡治气养心之术,
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荀子总结了“治气养心之术”方法:
        礼法—老师—专心致志


从汉字起源看,礼,最早见于甲骨文。会意,从示,从豊( lǐ)。“豊”是礼器,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奉献美玉美酒,敬拜祖先神灵。引申为动词,

尊敬、厚待;名词,敬重的态度、言行。





荀子在《礼论篇》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礼”的起源、本质、作用、规制、原则、祭祀及丧葬等礼仪实践。

他写道:



  “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人的物质欲望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无止境,而自然界提供的物质以及人类生产能力,始终难以追赶物质

需求。因此,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相互争夺,相互争夺,就会产生社会混乱,产生社会混乱,社会就会瓦解,人

类不能团结,也就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从而运用自然为人类生存服务。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儒效》: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

也,君子之所道也。

注释:比:顺。
中:恰当。




人的物质欲望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无止境,而自然界提供的物质以及人类生产能力,始终难以追赶物质需

求。因此,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相互争夺,相互争夺,就会产生社会混乱,产生社会混乱,社会就会瓦解,人类不

能团结,也就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从而运用自然为人类生存服务。





第二,隆师即尊崇老师是荀子修身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尊礼与隆师,在荀子修身功课中,是一体两翼、辩证统一的关系。
“礼者,所以正身也;
师者,所以正礼也。
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
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
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
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辩色,
以聋辩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礼是用来端正行为的,老师是用来正确解释礼的个性规则的。无礼,无法端正行为,无师,不知道礼是否应该是这个

样子。礼怎样规定就怎样做,那么,性情习惯于按照礼去做;老师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知识有如老师。这样就可

以成为圣人。




第三,荀子修身融法于礼,礼仪法治相融合。
故学也者,礼法也;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诗》云: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此之谓也。

  学者就是学习礼法。必须按照老师教导的知识,把遵循礼法变成自身的性情习惯。老师要以自身行动作为标准典范,

以身作则,以安心去遵守礼法去做最为重要。《诗经·大雅·皇矣》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样,就顺应了天帝的法则。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荀子修身融法于礼,礼仪法治相融合。
故学也者,礼法也;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诗》云: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此之谓也。

  学者就是学习礼法。必须按照老师教导的知识,把遵循礼法变成自身的性情习惯。老师要以自身行动作为标准典范,

以身作则,以安心去遵守礼法去做最为重要。《诗经·大雅·皇矣》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样,就顺应了天帝的法则。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荀子指出影响我们修身的,主要有三种人:良师、益友、小人(谄谀我者):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谄(chan)谀我者,吾贼也。


修身修德,首先辨识好人坏人、君子小人。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通过人际交往,潜移默化。
君子的思想行为是:
隆师-亲友-好善-受诫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
以致恶其贼。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
虽欲无进,得乎哉?”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