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荀子兰陵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荀子兰陵研究
荀子议君子-荀马新民
发表时间:【2023/9/18 9:01:13】 浏览次数:586次

摘要:

荀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先秦诸子之集大成者。生于赵,学于齐,政于楚,游说于燕、赵、秦等国。出自儒家,兼学道、法、墨等诸子之长,站在了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及诸子的肩膀上,继承、批判、创新、发展了先贤思想精髓,摒弃了迷信天与君王等方面的糟粕,核心价值观为“隆礼重法、创新自强”。

君子,是炎黄子孙共同推崇的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独特的集体创造。做君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逐步形成为君子文化。

荀子议君子及君子之学,品读荀子之名言警句,感悟君子之义、君子之德、君子之道、君子文化之魅力,对于提高当代人自我及创新意识;做人就要做君子,不能做小人,真小人,伪君子更不能做;做君子就要修身克己,脚踏实地,心怀天下,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力所能及、实实在在的好事,有着积极而普遍的现实意义。

君子文化具有十分现实的当代意义,不仅雅俗共赏,而且历久弥新。君子文化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脉里,是人们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荀子、君子、君子之学

题记:品读荀子及先贤议君子及君子之学,感悟最深的是,以往我们对荀子的认知太少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孔孟轻荀子,当修正。

荀子是享誉世界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诸多贤达誉为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我们有责任对荀子思想加以深层次研究,藉此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以利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一篇有新意的文章,必须大量阅读先贤经典,创新不能凭空想象,创新必须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品读甄别,有所新感悟,才能有所新发现,有所新创新,有所新成果。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在其《劝学》里,提醒爱好学习的人们:“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失了。”

荀子长寿,据专家考证,荀子寿近百岁,著述超过百万言。西汉刘向删繁就简、整理辑要,缩编为《孙卿书录》,唐朝杨倞作注,修定为《荀子》32篇,计7万余言存世,有提及君子的句子,数不胜数,仅《荀子-不苟》中,君子一词就多达27处。藉此,本文就以荀子议君子说起,与大家重温君子与君子文化。

一、荀子议君子与君子文化

1、荀子

荀子(公元前约311年至前约213年)名况,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先秦诸子百家之集大成者。生于赵,学于齐,政于楚,游说于燕、赵、秦等国。出自儒家,兼学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长,站在了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及诸子百家的肩膀上,继承、批判、创新、发展了先贤思想精髓,摒弃了迷信天与君王等方面的糟粕,核心价值观为“隆礼重法、创新自强”,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君王不是天;百姓自强,老天爷也不能使人贫困;人本性恶,强调受教育的重要性,善良是受教和后天修为的结果。政治主张礼法并重,经济主张开源节流,军事主张君民一心等等。被史学家誉为后圣、世界社会学的鼻祖。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卿,赵人”。多数专家认为荀子故里是邯郸。荀子15岁前往齐国求学,学业大成,成为齐国几代君王的高级幕僚,三次担任齐国最高学府的祭酒(学府之长),被称为最有学问的老师。因受谗言离开齐国,被楚国相国春申君黄歇请到楚国,两次重用为兰陵令17年。晚年受黄歇被害牵连,辞兰陵令,专心从事教育,终老于兰陵。今兰陵县有荀子墓园及荀子庙。

荀子在创新儒学、弘扬道家、巩固法制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梁启超早年排荀,晚年尊荀,有言:“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荀子在教育上同样有着突出的贡献,培养的六大弟子,李斯、张苍成为秦和西汉的宰相;韩非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毛亨、浮丘伯为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传承者;陈嚣为兵家的翘楚。

2、君子

君子,是炎黄子孙共同推崇的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独特的集体创造。做君子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当然有源于伟大的君子精神。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中多指君王与道德高尚之人,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谈及君子,《论语》《荀子》中出现最多。先秦时期,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也有多指君子是地位、品德高尚之人。

《荀子-君道》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意为:“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君王。值得重点指出的是,这里,荀子用唯物辩证方法,诠释了法制社会,执法者如不具备君子风范,社会就会动乱不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尽知的名言,意为:“好学而且知道时常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事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做客,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君子做的好事,君子却不恼怒人们,不也是道德高尚的君子的行为吗?”压轴的君子,指的就是道德高尚之人。

君子,据朱光潜《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有关君子的释义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本文所提到的君子,多泛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人人乐为君子。乐为君子,须广博涉猎知识,培养好学上进,不断反省自己,养成良好习惯,逐步把自己融入君子文化之中。

3、君子文化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西方有贵族文化、绅士文化,中国有君子文化。西方贵族文化是特指某一阶层、某种身份的文化,而中国的君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共同伦理基础上侧重于道德的人格文化。

《荀子·天论》:“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意为:“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每天都能进步。”《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为:“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荀子-不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为:“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了。”不必再举例,仅此三两句,便能感到君子文化正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腑,并逐步历练转化为君子品格及君子行为。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文明兼收诸子百家,融合游牧文化,吸收借鉴道教、佛教的合理内核,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华君子文化。君子就是中华文化的整体形象,君子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代表。君子文化历经数千年中华文明淘洗,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岂止三言两语可以表达。暂告段落,余音后续。

二、荀子议君子与小人及君子之学

荀子在其多篇著述里,对君子与君子之学,假以对比小人,有着十分经典的论述。

1、荀子议君子与小人

《荀子-劝学》议君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为,“君子的性情与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君子善于利用万物为己所用罢了。”明确告知我们,君子的不平常之处,就是善于利用世间万物来为人服务。《荀子-王制》中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牛马为用何也?”意为:“人的力量没有牛的大, 赶路速度没有马快 ,牛和马为什么被(人)驱使?”讲的也是人善于利用世间万物来为人服务。至于《荀子-不苟》中的:“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意为:“君子对于行为,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当的明察为宝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珍贵。”说明君子对自己的行为、学术成果乃至名声,均应该和小人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有所区别。这里的君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有了德性。小人的德行恰恰与君子相反。

所谓小人,也是多义词。语境不同,表示的意思就不同。小人,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四指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五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辈的人。这里所说到的小人,多指人格卑鄙之人。

《荀子-性恶》曰:“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意为:“大凡人的本性,明君尧与舜和暴君桀与跖,他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君子与小人,他们的本性也都是一样的。”《荀子-荣辱篇》里,荀子更是明言:“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意为:“资质、本性、智慧、才能,君子、小人是一样的。喜欢光荣而厌恶耻辱,爱好利益而憎恶祸害,也是君子、小人所相同的。”

荀子首先承认君子与小人在先天性的资质、本性、智慧、才能以及天生所具有的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等方面都是一样的。即便是明君和暴君也是一样。就人的本性来说,实际上人人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的情况。只要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人他们都天生具有同样的本性。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性恶》篇主要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批驳,人性本善,不用学习和受教育,社会也会和谐?《荀子-性恶篇》开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其善良的性情是后天受教育和加强自身修为才获得的。”“伪”字是古汉语中的通假字“为”,即“修为”的意思,荀子主张性恶论,不是强调人本性恶,而是强调人需要受教育和提高自身修养。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可以成为人们敬仰的君子。

《论语》中孔子更常常拿君子与小人对举,显示君子道德的崇高。《子路》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和周围的人和谐融洽,但他对待事情有独立的见解;小人和周围的人见解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融洽。”《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为:“君子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勾结而不是团结。”《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为:“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梁启超在1914年11月,受邀到清华大学以《论君子》为题发表演讲,其中“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发人深省。这篇演说词在11月10日的《清华周刊》中刊录。其中着力阐发《周易·大象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后被写进清华校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进而成为清华校训。

2、警惕真小人及伪君子

有俗语讲:“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真小人在明处,恶行人们容易看清并戒备。伪君子则不然,伪君子在暗处,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阴险毒辣,让人防不胜防。其实,伪君子一定是真小人,真小人不一定是伪君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严防伪君子害人害己。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出仕和未出仕的官员、隐士、士君子、学者中的伪君子行经进行了尖锐地批判:“假今之世,饰邪说交奸言,以枭乱天下……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其言之成理……”意为:“假借当今这个时代,以粉饰邪恶的说法,美化奸诈的言论来搞乱天下……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行为像禽兽一样……推崇法治但又没有个法度,卑视贤能而喜欢另搞一套,上则听从君主,下则依从世俗,整天谈论制定礼义法典……表面上看这些言论也貌似言之有理……”荀子对那些虚伪做作、面上高深莫测,实际上毫无廉耻、道貌岸然的俗儒、酸儒、贱儒、犬儒的伪君子行为,进行的批判,是何等的尖锐!两千年的文字,现在读来,仍不失当代意义,提醒我们要警惕这些真小人及伪君子。

《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 zūn chù 自谦退让)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意为:“君子有才能,就宽宏大量平易正直地来启发引导别人;没有才能,就恭恭敬敬谦虚退让来小心侍奉别人。小人有才能,就骄傲自大邪僻背理地来傲视欺凌别人;没有才能,就嫉妒怨恨诽谤来倾轧搞垮别人。”

中外历史上的真小人、伪君子举不胜举,《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莫里哀名剧《伪君子》中的答丢夫等等。宋皇帝赵构、宰相秦桧最典型,秦桧竭尽造谣生事之能事,请十二道令牌逼死抗金名将岳飞,是典型的真小人,后人痛恨至极,雕塑跪像与岳飞像前。其实,极为典型形象的伪君子赵构,则更应该跪在岳飞面前,没有赵构的允许,秦桧岂能害死岳飞。

是何原因使本性相同的君子与小人彼此之间有了差异的呢?在荀子看来那是注重学习和加强修为的差异。君子注重学习和坚强自身学习,藉此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那是因为君子能积极地实行改变性恶之天性,加强自身修为,举止行为恰当。真小人之所以为真小人,那是因为真小人不在乎自己的天性,举止行为过分才显现了真小人的恶性。

这就促使我们要千万警惕伪君子,不要沾染上伪君子的习气。伪君子的习气,不但会贻害伙伴和朋友,还会害到自己,甚至会贻害团体和国家。

3、荀子议君子之学

荀子议君子之学,亦多与小人之学比较,如《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为:“君子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代君子的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当今小人的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荀子-劝学》又言:“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意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荀子的君子之学,给后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王阳明《答友人》的这段感言:“君子对于学习,务必追求的是在于完善自己罢了。”应该是深刻领会了荀子君子之学的真谛。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清代散文家刘开《问说》意为:“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学问,学问。君子之学,要学,也要问。学要问,问就是学。学会学,学会问。就是学问。也是君子之学的目的之一。当然,有了学问要服务于现实社会,为国为民谋利益,才是君子之学的终极目标。

《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意为:“君子即使贫穷困窘,但志向还是远大的;即使富裕高贵,但体貌还是恭敬的;即使安逸,但精神并不懈怠懒散;即使疲倦,但容貌并不无精打采;即使发怒,也不过分地处罚别人;即使高兴,也不过分地奖赏别人。君子能用符合公众利益的道义来战胜个人的欲望。”修身之言,无疑是君子之学的具体体现。君子之学能以公义胜私欲,君子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是君子能够用公义战胜自己的私欲。这也就常言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荀子-不苟》提醒当政者:“公生明,偏生闇……君子慎之。”意为:“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当政的君子要谨慎对待啊。”君子,当然不同于小人,更不同于真小人和伪君子。君子之学,教育君子要胸怀宽广,心系国家百姓,尤其是掌握权利的君子,更要公正廉洁,摒弃私利,方能引领国家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三、君子文化的当代意义

君子文化具有十分现实的当代意义。君子文化早已浸润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归有光《家谱记》也说:“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这些耳熟能详的家谱遗训,早已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血脉。《荀子-不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为:“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没有比真诚更重要的了。”笃实不欺,不仅是修为自身的重要方面,更是与人与人交往必不可少的品质。

君子文化又是打通传统与当代、涵盖传统与当代,使传统与当代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是让中华民族传统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传输宽带和融合平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价值观活态嫁接的生长沃土和丰收晒场。

在义利气节方面,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口头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诚实守信方面,人们经常爱说的就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处世交友方面,有关表现君子文化的俗语民谚更多:“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与人为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不念旧恶、君子绝交无恶言、来而不往非君子、亲君子,远小人”等等,都是源于古代经典又活跃于人们口头的常用语。其他如“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不掠人之美、君子记恩不记仇、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如此等等,都是把君子文化作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食粮。

君子文化不仅雅俗共赏,而且历久弥新。它从遥远的商周时期跋涉启程,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以矫健身影在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以不言之教潜移默化地滋润和涵养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君子文化历练中华好儿女,造就君子品格: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形秽者不恶之;从善者友之,为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

记得,大学时读韩愈的《原毁》,印象最深的是“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意为“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少,所以乐于做好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乐意常常按照古之君子之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君子文化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脉里,是人们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

综上所述:品读荀子议君子、君子之学之名言警句,感悟君子之义、君子之德、君子之道、君子文化之魅力,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一、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我们有责任学习并发扬光大;发扬光大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及创新思想的过程。二、做人就要做君子,不能做小人;真小人,伪君子更不能做。三、做君子就要修身克己,脚踏实地,心怀天下,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力所能及、实实在在的好事。

备注:主要参考陈来先生新作《孔子·孟子·荀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版),廖名春先生《荀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焦子栋先生《荀子通译》(齐鲁出版社2016年版),还有梁启超先生、梁涛先生、钱念孙先生、刘又铭先生等及网上一些未署名,且有关对君子与君子文化等方面的文章。这里一并致谢。

荀马新民,原名马新民,男,1955年元月生于曲阜。现受聘为邯郸学院客座教授、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荀子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来西亚中华国学书院顾问,现任邯郸市荀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担任点评、大会主持等。主要作品《冯友兰谈<大学><荀子>》刊于2016年2月17日《中华读书报》,《荀子思想与当代世界》刊于中国文化院主办的《国学新视野》2017年春季号。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