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兰陵荀子文化
当前页面  /  首页  /  兰陵荀子文化
荀子籍裔考述
发表时间:【2019/10/7 11:13:37】 浏览次数:4658次

2017中国兰陵 荀子礼治思想论坛

专家教授讲坛系列十九

荀子籍裔考述

蒋鸿林

 

作者简介: 蒋鸿林(1954 - ),男,河北魏县人,邯郸市卫生局高级流行病学医师。

    要:荀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论根基。荀姓出自姬姓,长期在晋国从政。《左传》记载知氏人物有知盈、知砾等人。《千家姓》说知氏家族郡望后出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初步考证,荀子的先祖为贵族之家,祖籍在今河南省古卫地,其封邑可能在卫初都朝歌或原赵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后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来到邯郸,成了赵国籍人。这和史载春秋时期荀氏食邑于沫的说法相一致,并与荀欣任赵国中尉官职后家族随来密切相关。

关键词:邯郸 荀子 赵文化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462(2005)04 - 0016 - 04

 


战国荀况,尊称荀子、孙卿,邯郸人。司马迁著《史记》认为“孟子、荀卿之列,或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也,以学显于当世”。汉刘向评曰“惟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魏晋时期,徐干在《中论》中尊称荀子为“亚圣”,认为荀子“生乎战国之际而有睿哲之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明拨乱之道。”近代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 里评论说:“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 梁启超认为,“秦汉之后,政治学术,皆出荀子矣。”毛泽东则认为“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以上大家的评论中可见荀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其卓著见识,如同一座蕴蓄着丰富资源的大山,金宝内含,光辉焕发。他“青,取之蓝而青于蓝”,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富民强国之思想,隆礼尊贤之倡导,吏治、廉正、革新、法制之学说,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治国理论根基。

一、 春秋荀姓来历及荀氏家族

古郇国,一作荀国,西周封置,初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 ,后迁新绛县西,春秋时期为晋所灭。《元和姓纂》 “荀姓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子封郇,称郇国,为伯爵。其后遂以国为姓,去邑加草为荀”。又曰 “荀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为隰叔之后,封于荀邑,本为姬姓侯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03 年始见郇国之侯,晋荀息食邑于荀,以此为氏。晋文公时建立三行,荀林父时任中行之将,为中军之帅,故以中行为氏,又称中行桓子。史曰:“逝傲生桓伯林父,林父生宣伯庚宿,庚宿生伯偃,偃生穆伯吴,吴生寅。” 晋倾公时,荀寅袭祖职,任中行,将中军,因与赵氏宗主鞅(赵简子)权势之争,暗中积怨,时逢邯郸赵午、范吉射、荀寅三家结为姻亲,形成联盟,一致攻击赵鞅,形成对立局面。公元前500年,邯郸午随赵鞅伐卫,卫败,贡五百家于邯郸。过后,赵鞅欲迁五百家于晋阳邑(今太原市西南),邯郸午反对,赵鞅拘留邯郸午,徒囚晋阳杀之。午之弟赵稷闻讯后 ,联合家臣与宾客,叛邯郸。赵鞅遂呈命将军司马籍秦驱师围歼。荀寅(中行氏)、 范吉射便联合用兵反击赵鞅。赵鞅兵退晋阳。由于韩简子(不信)和魏襄子(曼多)分别与范氏、中行氏不睦,荀氏宗支荀砾(知文子)、范氏侧支范皋夷欲为宗主族长,于是四家联合起来,尊奉晋定公之命,讨伐中行、范氏。中行、范氏不敌,败走荀氏食邑朝歌(今河南淇县)。晋定公十六年(公元前 496 年),齐、 宋、 卫三国之旅救援晋中行、范氏,赵鞅师溃败。公元前494年赵鞅再举兵讨伐朝歌,持续围攻三年,中行、范氏抵挡不住攻势,弃城突围,投奔邯郸赵稷,赵氏遂占领荀氏食邑之地。第二年九月晋赵鞅又帅师围攻邯,3 个月后邯郸城破。中行、 范氏出逃奔鲜虞(今河北正定县),赵稷奔临(今河北赵县东),从此邯郸便成了赵鞅的领地。由于中行氏不甘心丢掉食邑和领地便四处奔走游说诸国终于说服了鲜虞、齐国联合征讨赵鞅一度夺回了邯郸荀氏的采邑(今邢台市北),中行氏顿驻柏人(河北隆尧南)。次年晋赵鞅又再次挥师讨伐荀寅、范吉射于柏人中行、范氏彻底失败匆忙逃往齐国等地。荀寅家族便永远离开了邯郸赵地,叹曰:“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从此落沦为平民百姓。

春秋时期(公元前588 年)晋国大夫荀首(邯郸荀氏宗支)已是晋军副帅 ,因功受封于智地(今河北辛集市旧城),人称智庄子(知氏) ,遂以封邑为姓。公元前475年,赵鞅卒,子无恤继位,是为赵襄子。晋大夫知瑶与赵氏、魏氏一起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领地,并执掌国政。自公元前 458 年后,知瑶有持无恐,不时轻辱赵无恤。无恤积怨。公元前 453 年,知氏与无恤决裂,亲帅韩、魏之师围攻赵氏基地晋阳,耗军三年未能攻破城池,便引汾水倾灌。无恤惧怕,后听从谋士计议,暗中劝说韩、魏二家达成共识,约定时机反攻知瑶,知瑶仓促迎战,兵败而亡。于是,赵、韩 魏三家便又瓜分了知氏的领地和食邑。次年,晋大夫知开(瑶之子)率其邑人逃奔秦。又五年(前448)年,知宽也率族人投奔秦邑。从此,又一个荀氏宗支被迫弃离邯郸。《左传》记载知氏人物有知盈、知砾等人。 《千家姓》 说 ,知氏家族郡望后出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宋史》中记载的人物知浃便是他们的后代。

春秋时期,晋大夫智果认为,智伯(知瑶)狂傲,早晚智氏家族要遭灭门之灾,于是,请求太史令将他的一族宗支改姓为辅氏。战国末期,辅氏族人迁徙扶风郡(今陕西省兴平县),《隋书》《宋史》记载有:辅公、辅逵、辅广、辅超等人。

春秋时期,中行桓子胞弟荀欢,因功赐采邑于程(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后来因为荀氏家族在政治斗争中被击败,族人遣散,荀欢的封地被强行剥夺,其后裔为纪念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封邑,遂改荀氏为程姓,形成程姓一支。据说,晋景公时著名义士程婴、晋平公时贵族程郑等人都是他的后代。汉安帝时(公元 114 年)初置程氏郡望于安定郡(今宁夏固原县)。

北周庾信诗曰:“程乡既开国,安平遂徙居”。公元前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次年,赵烈侯议政改革,时有番吾君(番吾,今磁县南)向赵上卿公仲连荐举荀欣、牛畜、徐越三人,公仲连接着又推举给了赵烈侯。赵烈侯认为荀欣等人“举贤使能”,便任命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三人辅佐赵侯,实行法制,讲求仁义,进行改革,为赵国步入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从此,荀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效命赵侯,谏政举贤,拓疆开土,立下战功。荀欣本人在战国史上是豁然跃进的人物,只是其任赵国中尉官职后在邯郸的历史事件中记述不多 ,荀欣宗支有可能是世居荀氏邑地的贵族 ,当晋、卫、魏、赵四国之间发生重大变革时才安居到邯郸的。公元前313 年(有说336 年等)荀况约出生于是年,前 230 年(有说 236 年)卒于山东兰陵,并初步认为荀欣为其先祖。



更多详细访问:https://mp.weixin.qq.com/s/-t5hOYPkenRI5ad4G5jn7Q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