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境界一:以道役物
荀子讲:“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君子通过修身,明白并实践了治国安邦之“道”,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君子依靠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走遍天下为
人们尊重,君子修成了帝王之术,秉持了高超的智慧,他们的智慧具有超越性,超越了人性中的恶。所以君子秉持道
术而操纵外物,且不会被外物所奴役。
荀子这一修身境界,为历代士人所称道。例如,北宋诗人范仲淹也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二:修身修道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君子修身修道。为“道”生,为“道”死,弘扬“道”,坚守“道”,不会因为贫困与富贵而放弃君子守道的根本原则。何为荀子所讲的“道”?在《非十二子篇》中,荀子批判了当时十二家学派的学说,高度评价孔子的学说,他认为只有孔
子的学说最正确,最应该继承发扬。它嚣、魏牟;陈仲、史鳅;墨翟、宋钘(xing);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
孟轲。“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如是则天下之害除,
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著矣。”
说他们乘世道不宁,以邪说混淆视听。世间只有孔子的学说最为正确,只有舜禹之治最理想,所以当今的圣人要学习他
们,去除邪说,弘扬“圣王之迹”。
境界三:忠信恭敬
保持谦逊宽容有节的品德,做到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则天下服心。内怀忠信、外现恭敬,这是修身成为君子的又一境
界。修身,既修炼内在精神,也修炼日常言行举止。按照礼义规定,修炼言行举止,达到谦恭诚信的境界: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端悫诚信,拘守而详(谨守法度,明察事理),
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境界三:忠信恭敬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zì nào ,陷于烂泥,不清洁)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
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1)行而供翼:君子日常生活中侧着身子行走,并非害怕陷于烂泥中,而是为了自觉主动地修身,养成习惯。
(2)行而俯项:君子谨慎地低头走路,也并非害怕天空中有东西击中头部,而是为了显示谦虚谨慎的品质;
(3)偶视而先俯:君子与别人相遇而先低下眼睛,更不是恐惧用眼睛直视他人,也是为了礼让他人、尊重他人。
境界四:修身成圣
修身,不能什么样的学说都去学习实践,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儒家仁爱之道,这也是正道常行。修炼儒家正道,朝着成
为君子圣人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去学习实践,那么,或快或慢,最终必将达到修身的目标。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
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意亦有所止之与?”
坚守周文王伊尹的德政观、孔子子弓的仁爱观,不要理会不合正道的奇谈怪论。例如,公孙龙、施惠的诡辩术,他们看
似有理,实则不合情理。他讲:
“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倚魁yǐ kuí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
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
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坚白同异”指名家公孙龙的“离坚白”、惠施的“合同异”之说。对“坚白石”这一命题,公孙龙认为“坚”“白”是脱离“石”而独
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之间的差别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惠施看到事物间的差异和区别,但以“合同异”的同一,
否定了差别的客观存在。两者都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
《荀子•礼论》:“礼之理诚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溺。”坚白同异之辩,先秦名辩思想中就有关于“坚白”和“同异”两个问题的学说和争论。惠施提出了“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
物毕同毕异”和“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强调事物相对性的同异命题。公孙龙认为坚和白必然是互相分离而且独立自藏着
的。后期墨家则强调万物之间既有类之同又有类之异,肯定事物同异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并认为坚和白也不是绝对分离
和排斥的,而是可以同属于石的。
“厚薄”,极厚极薄。战国时名家学派公孙龙、惠施等人辩论的又一题目。修身包括修道与修行。修行即实践“道”的原则,始终修养言行举止、音容笑貌与行为习惯。荀子讲: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
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
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好法而行,士也;
笃志而体,君子也;
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读书人的行为,坚定地遵循法度行事;
君子的行为,意志坚定而又能身体力行;
圣人的行为,思虑敏捷明智而又力行不止。
“人无法,则伥伥然;无所适从
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局促不安
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得心应手
人如果不遵守礼法,就无所适从;
心里有礼法却不理解礼法蕴含的道理,
就会局促不安;
遵循礼法又精通依据礼法类推
掌握各种事物的方法,
就可以得心应手。
四德:端悫—顺弟+好学—逊敏
端悫(que 质朴诚实)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
四德: 行为端正朴实、顺敬长者、努力好学、谦逊敏捷。
荀子讨论问题,总是习惯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举例子探讨。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与真正的学者君子相对立的是“偷儒”者的思想品德。
苟且懒惰、懦弱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贪爱吃喝,加上放荡凶狠不驯服,阴险奸诈不尊重长辈。
三行:老老—不穷穷—行乎冥冥
“老老而壮者归焉,
不穷穷而通者积焉;
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
三行的内容:尊敬老人,不轻视侮辱处境困难的人,做好事不求人知道。
社会效果:壮者归顺,有才能的人聚集,贤德不贤德的人都会归于一处,具备这些品行,即使大祸临头,上天也不会使
它成为灾祸。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
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
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君子追求利益不斤斤计较,那么,他避开祸害就早;避免侮辱的警惕性高,做合乎道理的事情也勇敢。君子另一层思
想境界是:生活贫穷而志向宽广;处身富贵的时候,体态恭敬从容;休息的时候也不懈怠精神;劳累疲倦的时候,也能
够保持容貌庄重;盛怒情况下不过重惩罚该惩罚的人,大喜的时候,也不会过高奖赏该奖赏的人,这是因为君子心中有
一把严格的标尺,也就是礼义法度的规定。
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
富贵而体恭,杀势也;
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依照礼仪做事)
劳倦而容貌不枯,好文也;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
《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最后,荀子解释了君子为什么要修养成为他在上面所讲道的那些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贫穷志广,推崇仁爱;富贵恭
敬,是不以势欺人;休息时不懈怠,是遵从礼义;劳倦保庄容,是注重礼节;盛怒不过罚、大喜不过赏,是礼法胜私欲。
遵循圣王的道路,以公理正义战胜个人的私欲,不凭个人的喜好厌恶来处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就成为君子。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