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作者:刘志轩
《史记》记载,“荀卿,赵人”。这句话表明荀子是邯郸人,过去没有争议。近些年,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争名
人的事情多了起来。荀子究竟是哪里人,也说法不一。打开网页,显示最多的是荀子为山西安泽人,其次是山西绛县人。
而讲荀子是邯郸人的却十分稀少。
山西安泽县曾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召集众多的媒体,讲安泽县是“荀子故里”,并且在《人民政协报》发
表文章,说“荀子故里在安泽”。山西新绛县也在《人民政协报》发表整版文章,驳斥安泽,讲新绛县是荀子故里。
新绛县的理由为,他们是古郇国所在地,是荀姓的发源地。而且在席村还发现了一块荀子故里碑。但是,新绛县在“三家
分晋”之后属魏国,不属赵国。与《史记》记载“荀卿,赵人”不付,此说不能成立。
安泽县的荀子文章做得最大。他们在城东修建了一座荀子文化园。亭台楼阁典雅别致,园内建筑全部仿战国风格。山门依
山而建,荀子大殿重檐庑殿顶,气势宏伟,殿内汉白玉荀子雕像依案席地而坐,重现讲学风采。书院广场,塑荀子像高28
米。立32根直径1米、高4.2米的石柱,寓意荀子32篇著作。园内栽植各种乔灌木100余种,郁郁葱葱,形成了百花迎春、
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自然景观。安泽连续十数年举办荀子大典,召开全国荀子理论研讨会。还曾经请十七国
的外交使节到安泽去参观。
我曾经给安泽的县委书记写信,讲安泽不是荀子故里。得到的回信说,他们手中有数十位专家写的文章,都写安泽是“荀子
故里”。
的确有专家写的文章提到安泽是荀子故里。但这些所谓的专家文章并不是对“荀子故里”的专题研究,不能做为根据。这些所谓专家之所以写荀子故里在安泽,来源是清人胡元仪在《郇卿别传考异》中说:“郇卿之为郇伯之后,以国为氏,无
可异矣。且郇卿赵人,古郇国在今山西漪氏县境。其地于战国正属赵,故为赵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第一,以姓氏发源
地认定故里不科学。黄帝是姬姓,为华夏共祖,难道而今大家的祖籍都应该是河南新郑吗? 第二,古郇国在战国时代不属
于赵,而属于魏。所以,胡元仪的论断是错误的。
后来有人根据胡元仪说的“古郇国在今山西漪氏县境”,说成荀子是“赵国漪氏(山西安泽)人”。这就又构成了一个错误。古
漪氏并不是今天的安泽县,而是今天的临漪县。临漪县在汾水之西,而安泽县在汾水之东,属于上党地区。春秋时上党属
晋地,三家分晋之后属韩国,不属于赵国。史记讲荀子“赵人”,所以这里根本不可能是“荀子故里”之所在。虽然公元前262
年韩国的上党郡守因害怕秦国,主动归顺赵国,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上党地区被秦国占领,而且那时的荀子已经五十
岁左右。
总之,安泽县一不是古郇国旧地,二不属赵国,与司马迁记载的“荀卿,赵人”相悖,所以尽管安泽的荀子文章做得大,所
谓安泽是“荀子故里”,不能成立。
为什么《史记》记载“荀卿,赵人”,可以解释为荀子是邯郸人,而且过去没有歧义呢?因为这种将都城名字以国名相称的
写法是《史记》和先秦两汉文献的习惯方式。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先生2012年写的《荀子故里考辨》,对此有专题论述。他说:“查《史记》对于先秦历史人物出生
地的记载,大致有两种记法:一是笼统地记其为某国之人,如“豫让者,晋人也”、“慎到,赵人”、“颜回者,鲁人也”、“蔡
泽,燕人也”、“张仪者,魏人也”、“孙子武者,齐人也”、“伍子胥者,楚人也”、“春申君者,楚人也”、“吴起者,卫人也”;
另一种是具体地记其为某国某地之人,甚至某地下属的某乡某里之人,如“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李斯,楚上蔡人也”、
“宴平仲者,莱之夷维人也”、“白起者,郿人也”、“王翦者,莱阳东乡人也”、“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苏秦者,
东周雒阳人也”、“专诸者,吴堂邑人”。这后一种记法,当是司马迁《史记》更具体地了解其所记之人的籍贯,但前一种记
法,也不得简单地理解为是司马迁于其所记之人的籍贯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因为所谓“某国之人”,在很多场合下实际就是
某国都邑之人的简称。如上举“颜回者,鲁人也”,众所周知,回乃居住在鲁都曲阜陋巷中的寒士,因而《史记》称他为“鲁
人”,便应是指他为鲁国都之人。又如张仪,文献称他为“魏氏余子”,则张仪当为魏公族之人,如此他也应当生长在魏国都
里面,他的所谓“魏人”的籍贯,亦应理解为魏国都之人。又伍子胥,《史记》记其父奢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太傅,是其居住
在楚都之内;春申君,《史记-游侠列传》称其与齐孟尝、赵平原、魏信陵皆为“王者亲属”,钱穆更直指其为楚顷襄王弟,
是其更当为生活在楚国都内之贵族,这两位被司马迁称作“楚人”的人,实际都应是楚郢都之人。”
“其实,像这样将某国之国都与某国国名混为一谈的例子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所在多有,不独用作对某个人物籍贯故里的
称述。如《春秋》昭公二十一年夏:‘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杜注:‘南里,宋城内里名’,是《春秋》经
称宋国都城为‘宋’。”“又《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 。”“此所谓‘郑’亦指郑国都城”。“又《左传》定
公四年记‘吴入郢’,而《春秋公羊传》及《春秋谷梁传》均作‘吾入楚’,是二《传》均以‘楚’当做楚郢—都之称。”《史记》中
这样的例子更多。
我在2005年曾写论文《荀子籍贯考辩》,不但证明荀子是邯郸人,而且考证邯郸古有荀姓。《左传》记载公元前497年,荀
寅带领荀姓中行氏家族和以赵鞅为首的赵氏家族打了一场持续八年的战争,最后在邯郸败亡。公元前490年春天,荀寅独自
一人逃往齐国。战国时代都是家族兵,荀寅所带领的荀氏中行氏家族至少有数万人,甚至于十数万人。荀寅一个人逃跑到齐
国去了,他的十数万家族都到哪里去了?这十数万荀姓中行氏家族只能作为残兵败将流落于邯郸和邯郸以东一带。
这段史料可以证明,荀姓虽然出自古郇国,可是由于战争的原因,邯郸周围在春秋末期就有了成千上万的荀姓中行氏族人。
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之后,这些荀姓族人就全部成为赵国人。
荀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1年,距离荀寅战败的公元前490年,一百多年。荀子应该就是这些败落在邯郸的荀姓中行氏家族
的后裔。
此后,《北齐书》记载北齐的中书侍郎荀士逊,是广平人。说明在北齐的时候,邯郸的广平县有荀姓家族。而今邯郸和村镇八特村史记载,巴特村在春秋战国时有八个姓,其中有荀姓。现在八特村的老人还能指出荀姓人居住的位置。
综上所属,邯郸是“荀子故里”被史学家公认,无可争辩。可惜邯郸至今还没有把荀子这张珍贵的文化名片高高地举起来。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