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作者:刘志轩
战国末期,儒学几乎到了无人理睬的地步。荀子为了挽救儒学危机,引导儒学切近现实,指导天下一统,他眼观六路,耳
听八方,对当时流行的各种错误思潮,冷静的进行分析思考。
荀子认为,如今的世道,诸侯分裂,各自为政,百家各论其道。有人用论说粉饰邪恶,有人用言论美化奸诈,还有人用强
横乱天下,用诡诈、夸大、怪异、委琐的言论欺骗众人,使天下人混混沌沌,莫名其妙,不知道是非和治乱的根源。为了
让人清醒头脑,分辨是非,不要上当受骗,更不要随波逐流。荀子写下一篇《非十二子》,对当时流行的六种学派,十二
位著名学界名家,提出了严苛的批评。
荀子批评的第一种学派,用现代的话说是只知张扬个性,无视社会公德和法纪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荀子说:“如今世间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一味地放纵个人性情,习惯于恣意妄为,行为与禽兽没有什么两样,无视社会公德,
无视礼义和法度,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然而他们却说得有根有据,讲起来又头头是道,足以欺骗、迷惑无知的人。这
样的人是谁呢?它嚣、魏牟是也。”
魏牟是谁?是魏国的贵公子。他认为人生在世,追求个人的情欲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克制不了的。既然不能克制,那就应
该随意放纵。所以,他就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生活得放荡无忌。《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道家,著录有《公子
牟》四篇。它嚣是谁呢?史无记载。
荀子批评的第二种学派是不满贫富悬殊而去寻找世外桃源。荀子说:“如今世间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抑制人的正常性情,不走已经有的正道,以脱离大众、超凡脱俗为高尚,行为不
符合世俗人情,违背等级名分;而说起来却有根有据,头头是道,足以欺骗、迷惑无知的人们。这样的人是谁呢?陈仲、
史鰌是也。”
陈仲也叫陈仲子,是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是个很著名的贤士。因为居住在於陵,后人称他为於陵子。他哥哥在齐国做大
官,年收入达万钟之多。他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便离开哥哥,到沂山附近去隐居。楚王听说他不愿意在齐国做官,
又学识渊博,就派人携带重金去聘请他到楚国做丞相。陈仲认为天下所有手握权柄的人都是一样的不仁不义。所以他辞绝
了聘请,退还了礼金。为了避开人世间的干扰,他带着妻子到遥远的长白山去住,幻想身居一个‘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诸侯’的清静之地。后来有人说,他因为不食乱世之食,生生饿死了。留下《於陵子》一书,在当时影响很大,孟
子说:“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孟子·滕文公下》)
荀子不赞同孟子的观点。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行为的是非高下,不能只看他的言行和声望,要看他是不是符合生活实际,
是不是符合礼义。陈仲抑制人的性情,离开母亲,躲避兄长,无亲朋上下,此乃是无有人伦。他讲人之性恶,用人为的方
法改变人恶的本性,并不是要抑制人的性情,而是要人在礼义和法律的规范下,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性格。那种压抑性
情,不走大道,只想在偏僻的小路上追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其危害是很大的。孔子就不赞成那些所谓
的“隐士”。
对于荀子的这一看法,如今会有人问,他们不愿意和那些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的权贵鬼混在一起,愿意离开污浊的尘世,
自己过清闲的日子,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说他们不好呢?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
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此乃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何以能群呢?因为人能分。分什么?分人伦,分职责,分出等级名分。然而,分何以能够实行呢?因为有礼义。用礼义
划分出人伦、职责、等级名分,人们就能够和谐相处,和谐相处就能够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力量就强大,力量大了就强盛,
强盛了就能够战胜万物,人才有可能在房屋中安稳地居住,人才能顺应四季,管理好万事万物,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利益。
所以,人要想生存,就不能没有社会群体。社会群体不划分出等级名分,就会发生争夺。争则乱,乱则离心离德,离心离
德就会使力量削弱,力量削弱了就不能战胜万物,也就不能安稳在房屋中居住了。这也就是说,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社会群
体。所以,陈仲离开社会群体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去,享受脱离人世的生活,是不对的。人不是野兽,行为应该符合群体的
利益。魏牟只顾放纵自己的性情,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陈仲只顾自己到深山里去躲清闲,离开尘世,他们的行为都不
符合礼义。人世间有穷有富,陈仲对富贵的人一概傲视,对贫贱的人一概屈就,这也不对。
荀子认为,魏牟和陈仲的所作所为是在社会黑暗的时候用来欺世盗名的手段,提高自己的名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
危害太大了。
荀子说,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史鰌,是另外一种欺世盗名的人。他曾经劝说卫灵公罢免作风不正派的弥子瑕,卫灵公没有听。
临死的时候,史鰌叫儿子不要将他入殓,用尸谏来表示尽忠,这也是欺世盗名。荀子对欺世盗名的人非常愤慨,他说,欺
世盗名的人简直连窃人财物的小偷也不如。
孔子曾经称赞过史鰌,说这个人很好。不少人把他们都当成人世间的高人。但荀子认为史鰌的行为不符合生活实际,不符
合礼义。
荀子批评的第三种学派是绝对平均主义者。荀子说:“如今世间还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不懂得统一天下建立国家的分量,单纯地注重实用,过分地强调节俭,抹杀等
级差别,甚至不容许人与人之间、君与臣之间有悬殊。然而说起来还很有根据,头头是道,足以欺骗、迷惑无知的人们。
这样的人是谁呢?墨翟、宋鈃是也。”
墨翟原来学习儒家,后来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他们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人平等。他和他的弟子们都一样地穿草鞋,吃
粗粮,非常节俭。
宋銒是宋国人,比孟子还年长一些,和孟子、田骈、邹衍等稷下先生一样,也招收弟子,传授学术,著书立说,希望用他
的学说干预天下。宋鈃为了实现他的社会理想,曾经带领弟子周行列国,上说下教,虽然没有一个诸侯接受,他也不舍弃。
宋鈃和墨翟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崇尚功利,注重节俭。墨子提倡“非攻”,宋鈃主张“禁攻寝兵”。宋鈃认为,如果人能够“
见侮不辱”,受到侮辱也不生气,就不会争斗了。墨子为了实现“非攻”,曾经步行十天十夜到楚国郢都,劝说楚王不要攻打
宋国。宋鈃也曾经不顾古稀高龄,到楚国去劝说楚秦两国罢兵。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欲寡而不是欲多,人有“五升之饭足矣”。
所以,他主张人的情欲“寡浅”,人的情欲寡浅了,对名利财货不抱奢望了,就能够铲除“民之斗”“世之战”。他还擅长“名辩
之术”,很会宣传自己的主张。
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胜过各种动物,就是因为人能够组成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的名字就叫国家。国家是一个沉重
的担子,不持之以恒地掌握它,它就不能存在。可是墨翟、宋銒他们不懂得国家的重要,礼义的重要,不懂得区分男女老
少、富贵贫贱、社会职业、等级名分的重要,主张人人都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甚至于君王也要置国家的大事于不顾,
而去种田,自己求取衣食。这种思想和行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以上荀子指名道姓批评的六位著名学者。一派是只知张扬个性,无视社会公德和法纪的极端个人主义;一派是不满贫富悬
殊而寻找世外桃源的离出世主义;一派是绝对平均主义。三派的共同特点是摆不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不懂得礼义的社会
价值。荀子之所以给予严厉的批评,是因为这些名流不仅是个人行为,其社会影响很大,为了社会的安定,也为了促进儒
学的发展,必须讲明是非,以正视听。
中国社会,正能量的文化流传数千年,负能量的文化也流传数千年。极端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出世主义至今不是依
然时不时的有人在呼唤吗?
荀子的《非十二子》,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六种学派,上面讲了三种学派,后面的三种学派荀子是如何批评的呢?请看下篇。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