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作者:刘志轩
工商活动的突出特点是追求利益。中国长期处于农耕时代,重农轻商,所以,传统儒学对于追求利益的工商活动一贯持鄙视
的态度。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能懂得的是道义,小人能懂得的是利益。追求个人利益,那是
小人做的事情。所以,孔子很少谈利。
孟子把利说得更可怕。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把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做善行的人,归之为和舜一类的人;而把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的人,归之为跖一类的
人。“跖”是春秋时期的大盗。孟子把孜孜不倦追求利益的人视之为与强盗一类。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都这样反对追求利益呢?因为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一个人只要一追求利益就会道德沦丧。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经十分繁荣。邯郸就是一个闻名华夏的繁华大都会。大商人吕不韦是濮阳人,他从
濮阳跑到邯郸来做买卖,足见邯郸的商业活动更能够满足他逐利的欲望。
吕不韦把买卖从经商做到经政,他用大把的投资用于篡取权力。《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濮阳人吕不
韦在邯郸经商,看见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便回去问父亲:“耕田的利润有几倍?”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
又问:"卖珠宝的利润有几倍?”他的父亲回答说:"有百倍。”吕不韦又说:“现在努力耕作,不能使衣服暖和使粮食有剩余;建
立国家,拥立君主,可以用来使后世蒙受福泽,希望能够做这件事。”这个故事充分展现出商人逐利的贪婪。
齐国的都城临淄商业也非常发达。临淄有7万户,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赌博、踢球,随处可见。临淄的
街道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俗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社会现实的变化,让荀子对义和利的概念有了新认识,提出了新看法。荀子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荀子·大略》)他把义和利看做是人人共有的两种需求。既然是大家都有的需求,那就不能闭口不谈,也不能不给予正
确地评价,更不能把追求利益的人看成是小人,或者强盗。
但是,荀子从社会作用的高度审视义和利两个概念,特别指出,在逐利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荀子对如何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他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他认
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当中,把义摆在第一位,那是一种光荣的行为。如果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一种耻辱。
有这样七个人,他们每天要分一桶粥吃。由于人多粥少,总是不够吃。一开始,他们用抓阄来决定今天谁分粥。为了公平,分粥的人每天轮换一次。一个星期下来,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
一天才能够吃饱。
后来,他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于是,就决定大家推选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但是这样一来,问题更严重。谁都想尽
办法去讨好那个分粥的人,搞的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再后来,大家就组成三个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但是,这样一来,大家经常吵得不可开交,等到争吵
完了,吃到嘴里的粥也全凉了。
最后,他们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七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在其他人都挑完了,他吃那剩下的最后一碗。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少吃,每个人分粥的时候都尽量分的平均,即便是分的不平均,自己拿到了最少的,也就认了。实行
这个办法大家都满意。
从此以后,这几个人就快快乐乐、和和气气的生活在一起。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体味荀子讲的义利关系的实践价值。七个人最初一个人分粥,分粥的人把个人的利放在第一位,
只顾自己吃饱,把自己的碗里舀得满满的,不管别人,结果闹得大家都不满意。到后来,同样也是一个人分粥,但是把义
放在第一位,让别人先吃,自己后吃,尽量分的平均,结果大家都高兴。从七人分粥的故事我们还可以体味出制度的力量。
七个人分粥采用了四种办法,唯最后一种办法可以产生出公平,得到和谐。可见在处理义利关系上,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起
着很大的作用。
所以,如何看一个社会好不好?荀子认为,“义胜利者为治世,利胜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社会上正义的信念胜
过追逐个人利益的信念,那是一个和谐安定的时代;社会上追逐个人利益的信念胜过社会正义的信念,那就是一个混乱的
时代。从这一点说,孟子讲的也有一定道理。一个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想尽办法钻空子,找窍门,坑国家,害百姓,
追逐个人利益,岂不是和盗贼一样吗?
社会如何调整好义和利的关系呢?荀子指出,君主的正确引导,对社会正义和利益的调节起着很大的作用。君主重视义,
那么义就能够胜过利;君主重视利,那么利就能够胜过义。
所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并不是要扼杀个人利益,而是要倡导社会正义,让社会正义占主导地位,这样就能够处理好
义和利的关系,取得社会的和谐。荀子说:“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荀子·王霸》)以民为本,用正确
的指导思想为民“兴利”“除害”, 天下就能够和谐统一。
荀子的义利观是对诸子百家学说的总结,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理论高峰。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价值。习总
书记2015年到美国去,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已经将荀子的义利观概
括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阐明中国在国际合作发展中的行为原则。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