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比较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比较研究
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五、墨学与马学的会通逻辑
发表时间:【2020/3/8 17:14:29】 浏览次数:4597次
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
——以中马会通为中心的考察
刘长明,沈大光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五、墨学与马学的会通逻辑
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界出现了以墨学“附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现象。墨家理想不乏乌托邦色彩,不改变社会性质前提下的“十论”,注定是空想的。然而,正是空想色彩浓厚的以兼易别、社会平等、民主尚贤、“赖其力则生”、共享财富、节用俭约等主张,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价值归因和价值指向具有高度相似性,客观上提升了经墨学熏陶的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认同,促成了中国社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接引,开显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会通逻辑,并加速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墨马会通逻辑,同时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引领下的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互促进的逻辑。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点睛之笔,墨学仍然是漫漫长夜中的无睛之龙;离开墨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点睛之笔也会无的放矢。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苦行救世、抱打不平的侠士才能升华为侠之大者和侠之尊者,进而成长为凝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下的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
墨流千年,其命维新。墨家思想,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高度契合,在许多方面具有内在关联性、本质同一性和逻辑兼容性。当年,亟待墨子解决的兼爱交利、民主尚贤、共享财富、非攻止战、俭以养德等问题,也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墨子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从真、善、美、慧的维度上开显出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会通逻辑。
1.求真为本,道法自然,科学精神连马墨
墨家贵道,亦不贱器,走的是一条道器兼采的隆道重器之路。墨道法自然,重科学。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好学而博”的墨子是唯一的科学家,科圣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最富于科学精神的一家。墨学中蕴含了太多的科学知识,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任何学派都难以企及,且绝对领先于整个世界。对先秦这位唯一“颇治科学”的科圣,蔡元培敬仰有加,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更是高度评价其不尚空谈的品格,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学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因为墨家的奠基,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认为,中国曾经长期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作为人类的合目的性创造,理所当然地蕴涵着求真、至善、臻美三个不同的维度”,虽然“科学的求真与至善、臻美密不可分”,但“科学首先是求真的”[   刘长明:《论科学三维》,《烟台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作为科学技术史上的科学圣人,墨子的求真精神令人叹为观止。世间万有存在,“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小取》)。墨家欲“摹略万物之然”和所以然,必探求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真规律性。在墨家的科学逻辑学体系中,“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层层递进,表现出完美的逻辑层级。由《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构成的《墨经》,作为《墨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内容丰富、探赜索隐、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堪称中国科技史上的瑰宝。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墨家将科学精神一以贯之于整个墨学体系中。墨子彻底摆脱了各种仁义道德说教的纠缠,致力于探求真知,埋头在被统治者和儒者蔑称为奇技淫巧的物理学、力学、光学、几何学、数学、机械学、逻辑学等领域艰难拓荒,代表了先秦时期我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因墨家在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光学领域的非凡成就,我国发射的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可谓名至实归。
科学不只求真,还必须至善、臻美,以造福人类作为科学研究的规制。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这一应有之义,被墨家以独有的科学逻辑表达如下:在对人有用、有益前提下的科学才是有价值的。具体说来就是:“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鲁问》)两千多年前,墨家已经将真、善、美融入科学共同体中,并以人民之利为本的科技伦理观统摄之,实属先见之明。墨家领先世界的科学精神,客观上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精神的必要基础。这样的科技伦理观,可以看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科技伦理观的早期形态。在以求真为统领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维度上,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高度相似性。
2.至善为宗,悲心如海,人文关怀通广宇
从历史逻辑上讲,所有追求至善的理论体系,皆在某种程度上与致力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有融通之处。反观追求兼爱至善的墨家,情系黎民,大爱无疆,悲心如海,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品格,反映了底层劳动者反对压迫和剥削、要求保障生活的心声。墨子认为,为了解除民之“三患”,必须建构具有以下特征的善意社会:“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爱下》)牢固的人民本位思想,赋予了墨学天然的伦理正当性,也是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契合的道德基础。墨学关注的黎民百姓,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解放的对象。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人文关怀和善意观照,使得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了会通的善意基础。沿着趋向至善的墨家逻辑进路,人类必然会无限靠近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引的共产主义社会。
3.臻美为锦,背私向公,微言大义有大美
真情实意、大爱无疆、满怀善意的理论必然是美的,而且,这些各美其美的理论终将美美与共。正是在大美的维度上,开显出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会通逻辑。
墨学大美,极具美学意蕴,然而,墨学彰显的,是一种质朴无华之美,一种简约之美。由“十论”出发,墨家形成了重实尚用、删繁就简的简约美学思想。墨家从简约美学出发,严厉批评儒者的繁琐冗赘哲学,不过是“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非儒下》)的矫伪之术。鉴于繁儒之伪,墨子唯恐“以文害用”,故尚实尚质,不事文采,意显而语质,言多而不辩。韩非子在买椟还珠的故事中言道:“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质,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如果需要在“文”与“道”之间取舍,则必弃“文”而择“道”。文如其学,有朴实无华的“先质而后文”的墨学,自当有平实的墨学之美。墨子曾对得意弟子禽滑厘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汉刘向《说苑》引《墨子》佚文)墨家的这一思想,已非常接近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鲁迅有言,灾区的难民绝不会去种兰花。何故?并不是兰花不美,而是在非常时期,有比欣赏兰花之美更重要的难民生计。这样的取舍,不过是利害权衡后的忍痛割爱。因此,墨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非乐,而是非特定礼乐所折射的特定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墨子“非乐”,同时“是乐”。墨学之美,美在鲜明的草根立场,美在俭约之道,美在背私向公的公天下之心。
在墨家的微言大义中,美从属于善。墨子从美善统一维度上,把美看做与恶相对的道德范畴,美即是道德之善。就这样,墨子在美与善之间,架构起由此达彼的桥梁:简约之美,源自节用之德;繁琐之丑,因于靡费之恶。而后,经由这座美、善互通的桥梁,合乎逻辑地实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会通。这就不难明白,千年前墨家独有的那一抹美轮美奂的绚烂,何以至今仍熠熠生辉。墨学以自苦为善、以利他为美的融通美、善的思想,很容易汇入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引的人类解放事业洪流中。墨学精华,被毛泽东与时偕行地升华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勇克时艰的时代精神,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美、善交加的高尚情操。这些贯通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文化,经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成功转化,一度成为新中国初创时期聚沙成塔、上下同欲的无敌力量,鼓舞全国人民投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4.明慧为旨,慧者心辨,觉悟百慧开大同
“兼相爱,交相利”的大同世界,无疑是墨家的理想国。在墨家的理想国里,“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尚贤中》)源自墨家的大同社会画卷,有信仰层面的尊天事鬼、安顿灵魂,有伦理层面的兼爱交利、天下归善,有社会层面的皆有所依、万民和乐,有国际关系层面的和平共处、互利互惠。为了建构这个理想国而开出的“十论”妙方,富含永不磨灭的墨家智慧。墨家之智,还在于将空洞之爱添加了现实之利。爱与利,成为“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天志中》)理想国的强劲推动力。墨子最早勾勒的未来社会蓝图——“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兼爱下》),成为各家关于大同之世的经典范本。儒家《礼记·礼运》中关于大同构想的基本思路,就是对墨家大同蓝图的沿袭。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修身》),心中有明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才能做出智慧的取舍。墨子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小取》)墨家精思善辩,一部墨学,堪称一部智慧之学。墨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智慧构想,已经有社会主义的萌芽。而这,正是墨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会通的逻辑基础。两千年来,墨家关于理想社会的萌芽,深深扎根于国人的心田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的结果,也是以墨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关于大同理想的直接逻辑延伸。正是墨家的智慧,才使墨马会通、化墨归马成为可能。
在社会主义微风吹拂世界的形势下,经墨学千年深耕的中华大地,很快接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颗“金种子”,并合乎逻辑地生根、发芽、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原初状态的共产主义思想——墨学,有接引之功。今天,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参天大树,已经华盖地球一角,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向往者,必定历经万代而常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勃兴,也为墨学的一阳来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缘。当然,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淬炼,墨学的范式必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融汇于马学后的墨学,在添加了“消灭私有制并扬弃资本逻辑”的必要注脚后[   刘长明:《生态文明何以可能——一种基于所有制维度的研究》,《学术界》,2018年第8期。],更加彰显其普适价值,因而必定能够担当起“勇于振世救弊”、重建世界秩序的重任。作为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墨子关于理想国的创造性构想,拥有厚实的文化当量,注定是永远的“大哉问”!墨家曾自信满满地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大取》)一个在故纸堆里自我陶醉的民族无异于自绝出路,一个数典忘祖的民族断无恒久之道。博大精深的墨学,必将助力马克思列宁主义永远福泽华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浪潮中,相信经扬弃而被批评继承了的墨学之“星星之火”,必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燎原之势”。
——原载《东岳论丛》201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9期摘录)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