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荀子名言
当前页面  /  首页  /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丨兵不血刃与静兵息民
发表时间:【2020/1/11 11:22:54】 浏览次数:1640次
荀子名言丨兵不血刃与静兵息民
文/姚海涛
战争与和平是一对永恒存在的矛盾。《左传》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道德经》中有“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有“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杜甫也有“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无兵的理想。明代诗人杨慎有两句诗“折冲樽俎烟尘静,始信荀卿善议兵。”在这里提到,荀子非常善于言兵。但荀子与兵家所言之兵不同,其所言之兵在“道”而不在“术”。
战国时代,杀人盈野,杀人盈城之事并不鲜见。如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赵军战败,秦军获胜,得以进占长平。此役秦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兵。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但此役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四十万赵军的鲜血,直到今日仍让人听来感到胆寒。
战国时,邹穆公曾经因为老百姓不爱国而向孟子大倒苦水。事情的起因要从邹国与鲁国交战说起。当时两国大战,结果邹国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穆公气不过,想不通。要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他们又太不像话了。于是他向孟子请教。孟子解释说,这个事情的根子其实还是在您那里呀。您看,邹国在饥荒的年头之时,您的百姓子民,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的,都快上千人了。百姓在水火之中,而您的粮仓里粮食充足,库房里财物堆积如山。你不把老百姓当回事,老百姓当然就不会为您效力了。真是一语道破真相。
“兵不血刃”一词出自《荀子·议兵》,体现了荀子“无兵”的至高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仁者可以做到“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近处之人喜爱仁者的善良,远方仰慕仁者的道义。兵器的刀口上还没有沾上鲜血,根本没开始有作战,就已经取得了胜利。远近的人都会来归附仁者,哪里还需要什么战争呢?
荀子认为,“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大凡用兵打仗的根本在于使民众和自己团结一致。他举例说,如果弓箭不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用它来射中微小的目标。如果六匹马不协调合作,那么像造父这样高明的驾车高手也不能驾驭它们到达远方。如果民众不亲近归附君主,那么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打胜仗。所以善于使民众归附的人,这才是善于用兵的人。荀子提出了“静兵息民”的策略。也就是说,要采取不动用兵力就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方针,不断地积累自身的实力,才能真正称霸诸侯。
在战争中,民心向背才是决定性因素。荀子的用兵之道包含着儒家爱民的思想关怀。墨家有非攻之论,儒家有去兵之说。可以说,无兵、去兵,争取和平这是思想家的至高理想。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春秋无义战。西周初年分封了一百几十个诸侯国。但到战国初期,仅剩下几十个国家。到了战国末期,仅七雄存。但荀子仍然坚持仁义之兵,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态度,也构成了和为贵的文化传统。

及至近代,毛泽东也非常重视人民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1938年5月,在速胜论与亡国论甚嚣尘上之时,毛泽东写出了抗日战争战略宏论《论持久战》。其中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在抗战时期,我党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日,主张全面抗战思想的集中表述。这也是群众史观在抗战中的具体而微的表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诚哉斯言。后来的抗日战争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作者姚海涛简介:
姚海涛,男,1981年1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现为学院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孔子学堂主讲教师,青岛市城阳区党史地方志工作首批专家组成员,青岛市城阳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代表性论文有:
《以礼治孝与从义从道——荀子孝道观及其启示》刊发于《甘肃理论学刊》2016年第5期。
《荀子对鲁文化传统的批判与熔铸发微——学脉承继与礼乐重构的视角》刊发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荀子对齐文化的接受:隆礼、重法与尚术——稷下诸子批判与熔铸的视角》刊发于《江汉学术》2017年第2期。
《荀子“积”的思想视界》刊发于《江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荀子“辨”的思想视界》刊发于《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批判熔铸与汇通转化——论张祥龙对孝道哲学的新推拓》刊发于《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3期。
《荀子生态哲学探赜》刊发于《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3期。

《明“分”使群与尚“术”利生——统类视域中的荀子政治哲学》刊发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