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荀子兰陵令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荀子兰陵令研究
千年古县申报材料之-历代文学成就概要
发表时间:【2014/11/28 10:47:35】 浏览次数:6073次

    1、大师雅韵——荀子

    公元前255年-前230年的25年间,战国晚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两任兰陵令后,于兰陵传经授徒,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其弟子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为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李斯著有名篇《谏逐客书》,为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基本国策的主要决策者与践行者。郭沫若评价说:“荀子的文章颇为宏富……他以思想家而兼长于文艺,在先秦诸子中与孟轲、庄周可以鼎足而三,加上相传是他弟子的韩非,也可以称之为四大台柱子了。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十批判书·荀子批判》

先秦时期有“不学诗、无以言”之说,荀子三十二篇中共引用《诗》82次,荀子的好多篇幅都以《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撰写,以《劝学》一篇最为典型。

    同时,荀子为民间艺人编写说唱词话《成相》歌,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创举,因为这个创举把礼乐从庙堂、从官府搬到了民间,为礼乐的教化作用开辟出更新更大的空间。如:“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成相》歌当是迄今为止见诸典籍的第一首兰陵民歌。

    2、建安慷慨——缪袭

    缪袭(186-245年),字熙伯,东海郡兰陵县(今兰陵县兰陵镇)人,因博学被朝廷征为博士,连续六次到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中任职,官至尚书、光禄勋,与当时的名儒仲长统友善。他的《魏鼓吹曲》12曲,以鲜明形象的语言及节奏,生动再现了曹魏崛起演进的历史轨迹。如《战荥阳》中“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克官渡》中“沙塠傍,风飞扬,转战不利士卒伤,今日不胜后何望”诸句,慷慨激昂,沉雄悲壮,铿锵有力,曲折多致。《魏鼓吹曲》不仅超越了一般的庙堂作品,也是建安文学中堪与曹操诗歌并驾齐驱的名篇。

    3、兄妹诗人——鲍照、鲍令晖

    鲍照(约414-466年),字明远,东海郯(今兰陵县长城镇长城村)人,南朝宋代杰出文学家。宋孝武帝初年(454年),历中书舍人、秣陵令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刘子顼因响应晋安王刘子勋举兵反叛宋明帝,兵败,鲍照在荆州为乱兵所杀。

    鲍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他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高适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或自由换韵,拓展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深沉含蓄,意境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民歌特色。沈德潜在《古诗源》里评:“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李)太白往往效之。五言亦在颜(延之)、谢(灵运)之间。”又曰:“抗音吐怀,每成亮节,其高处远轶(陆)机、(陆)云,上追(曹)操、(曹)植。”鲍照也擅赋及骈文,《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登大雷岸与妹书》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流传至今有《鲍参军集》共10卷,计凡赋2卷,诗6卷,文2卷。

    鲍照之妹鲍令晖亦爱好文学,钟嵘《诗品》详其诗“崭绝清巧,拟古尤胜”,《玉台新咏》录其诗7首。

    4、杜甫宗师——何逊

    何逊(约466-518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兰陵县长城镇长城村)人,南朝齐梁间著名诗人。八岁即能赋诗,二十岁时被举为秀才。南乡的名士范云比何逊年龄大出许多,他看到何逊的对策之文后,大相称赏,因此结为忘年之交。范云对他的亲朋好友说:“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也非常喜爱何逊的文章,曾经对何逊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与号称“神童”的另一文学家刘孝绰并称“何刘”。

    梁武帝天监(502-508年)中,初仕为奉朝请,后被建安王萧伟聘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萧伟喜欢结交文学之士,每天都与何逊等人一起游宴诵咏。萧伟移镇江州时,何逊仍任其掌书记。期间,萧伟曾向萧衍荐举何逊,但因何逊秉性耿直,难合萧衍意趣。转任安成王萧秀(梁武帝萧衍第七弟)的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其后,在随萧续镇守江州的任上去世。萧伟听说何逊去世后,专门安排部下操办何逊的丧事,并将何逊的灵柩送回老家郯西(今兰陵县长城镇长城村)安葬。今长城村有何逊墓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逊的诗作多苦凄悲凉之调,风格清丽自然。上承谢灵运、谢朓余绪,意象精工,情景交融,语言清新,在齐梁之际,自成一家。《临行与故游夜别》《相送》《慈姥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为其代表作。他的不少诗篇,已开唐律之先河。宋人洪迈曾将何逊的《送司马长沙》误收入《万首唐人绝句》。唐朝二位大诗人,李白偏爱谢眺:“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而杜甫犹喜何逊:“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北邻》)“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三),其诗作也常采何逊诗句,或化何逊诗意而另铸新词。

    何逊的族人何子朗亦是当时名家,其诗作以清丽新雅见长,时人评价说:“人中爽爽何子朗。”又因与同宗的文士何思澄、何逊三人并驾齐驱,且是一位多产作家,故时人又评价说:“东海三何,子朗最多。”有《学谢体》《和虞记室骞古意》《和缪郎视月》等篇。

    5、伉丽白马——徐悱、刘令娴

    徐悱(?—524年),字敬业,东海郯(今兰陵县长城镇)人,梁武帝时期吏部尚书徐勉次子,幼承家学,聪敏善文,历仕著作郎、太子舍人、掌书记、太子洗马、中舍人等职。他的诗作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遒劲,有别于“齐梁体”的浮艳淫靡;描写离别相思,情调缠绵,又为“齐梁体”上乘之作。其《白马篇》为拟古之作,写得豪迈慷慨。“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雄名盛李霍,壮气勇彭韩。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之句堪与曹植的《白马篇》媲美。其思想性、艺术性均“在尔时已为高响”(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评语)。其代表作《采菱曲》脍炙人口:“相携及嘉月,采菱渡北渚。微风吹櫂歌,日暮相容与。采采不能归,望望方延佇。倘逢遗珮人,预以心相许。”其妻刘令娴,系文学家刘孝绰三妹,世称刘三娘。所作《美人诗》,清人王夫之称“景中有人,人中有景,巧思遽于诸刘之上”。《玉台新咏》存其诗8首,以《答外诗》著名。

    6、东飞伯劳——萧衍

    梁武帝萧衍任雍州刺史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好当地的民歌,他的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树》、《有所思》、《临高台》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萧衍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萧衍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

    7、昭明大观——萧统

    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长子,于天监元年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三十卷,选录从先秦到普通元年(520年)八百多年间的一百三十多位作家文质兼备的文章七百五十四篇,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按萧统的文学观点,《文选》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因这些著作不以文为目的,除了史书中少数篇目认为是文学作品外,均不予选录。萧统选文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意思是说录取的作品应是情义与辞采并茂。这样就把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非文学作品区别开来,使文学作品的特征和范围逐渐明确。《文选》较为全面地反映梁以前各个朝代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文学风貌。这些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另有《正序》十卷、《文章英华》二十卷。

    8、鸿序幽通——萧子良

    萧子良(460-494年),字云英,南朝齐武帝萧赜次子,著有《后汉书》一百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代表作《南齐书》六十卷。《南齐书》文字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在一传中能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书中《文学传论》评述历代作家,抨击当时专尚华辞、堆砌典故的形式主义文风,并强调创新,认为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曾写《鸿序赋》,尚书令沈约看到后称赞说:“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

    9、玉台绕梁——徐陵

    徐陵(506-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兰陵县长城镇)人,南朝梁、陈文学家。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萧纲被立为皇太子后,出任东宫学士,为萧纲撰写的《长春殿义记》作序,在少傅府讲习《庄子》义。好作艳诗,令徐陵编辑《玉台集》(即《玉台新咏》)以大其体。《玉台新咏》上起西汉,下迄于梁,时间跨度长达700多年,是继《诗经》、、《楚辞》与《昭明文选》之后的第四部中国古代诗歌总集。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共为10卷。除第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外﹐其余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10、玉壶春来——贾仲明

    贾仲明(1343-1422年),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晚年定居兰陵,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李素兰风月玉壶春》、《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荆楚重臣对玉梳记》《山神庙裴度还带》6种传本。撰《录鬼簿续编》,为八十二位戏曲作家补写了数十曲《双调·凌波仙》挽词,对这些戏曲作家及其创作予以梳理、评论,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征引。

    11、金瓶梅开——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明代隆庆(1567-572年)、万历(1573-1620年)年间沂州兰陵(今兰陵县兰陵镇兰陵村)人。1931年发现于山西介休的、刻印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金瓶梅》)的序中注明兰陵笑笑生为其作者。《金瓶梅》的廿公跋中称兰陵笑笑生“为世庙时一巨公”,沈德符(1578-1642年)在《万历野获编》中称他是“嘉靖间大名士。”但因留下的资料非常之少,其身世如云中神龙,若隐若现,至今难有定论,后世排列的候选人多达70余位。《金瓶梅》所写西门庆为一人性本恶的文学艺术典型,与战国晚期伟大思想家荀子所主“人性本恶”一脉相承;与佛教之因果报应、儒家之劝恶向善以一贯之;与南北朝时期兰陵帝王萧衍所主“儒、释、道”三教同源脉络暗合,完全颠覆了宋、明两代维系封建统治的“人性本善”精神支柱。同时,《金瓶梅》大量使用俚言俗语,与其它方言相比,兰陵方言的使用有较大优势。

    12、海沂清迈——宋之韩

    宋之韩(1610-1669年),字奇玉、稚甫,号莲仙、西莲、莲花居士,沂州长新桥(今金岭镇长新桥村)人。一生恰好与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六十年沧桑岁月相始终。五十二岁时赴东昌府(今山东聊城)任教授职。四年后,因考绩优秀擢任四川泸州通判。其后三年,去职回乡,居住在青云村万凤窝(今大仲村镇寨子村),著有《海沂诗集》和《蜀难本末记》等。时人认为他的诗上窥建安(指汉代建安年间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及诗作流派,建安为汉献帝的年号),下追大历(指唐朝代宗年间号称“大历十才子”卢纶等人为代表的诗作流派),怨而不怒,刺而不伤,喜而不肆,思深而不匿,有杜甫之遗风。2010年,《海沂诗集》被录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编纂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三十册中。《蜀难本末传》真实记录了明末清初蜀难的过程和“全蜀之民,半死于寇,继死于兵,又死于疫,复死于殍,而更死于虎,欲求有民不可得也”的惨状。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四川历史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13、兰花千行——宋兰华

    宋兰华(1809-1882年),糖球园(今金岭镇朱村)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宋潢之女,后嫁庄坞秀才杨位中。《临沂县志•女传》记其“好读书,优诗才,有《咏兰轩诗草》。”她的《春宵感赋》组诗反映了对庚子(1840年)赔款的深深忧虑,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其二曰:“底事庚子人怨深,红颜忧国枉劳神。一室兰花千行泪,纱窗月落夜自沉。”

    14、稼轩遗风——王思衍

   王思衍(1866-1938年),字仲蕃,号源亭,又号亦嚣子。沂州府兰山县兰陵(今兰陵县兰陵镇兰陵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12岁便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著有诗稿《亦嚣诗存》220首。多有忧国忧民之作。如其《金缕曲》 “迩来事变尤奇绝,尚不知日后迁流,作何究结。假如至今此老在,当更如何恨切。洒何地一腔热血,万千章疏了无补,况寥寥数纸空言托。为掩卷,肝肠裂”写的慷慨激昂,颇有辛稼轩之遗风。王思衍书法神从米、王、颜、赵,自成一家。遗有印谱《木石居印存》手稿一部,章法上宗秦玺汉印,下师历代名家,博采广取,刀法苍隽、古邃、淳朴。

    15、午夜慧星——王思玷

    王思玷(1895-1926年),原名王思潢,曾用笔名王亦民,沂州府兰山县兰陵(今兰陵镇兰陵西南隅村)人。少时就读于乡间私塾,后入临沂高等小学。毕业后考进南京铁道专门学堂,其间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后,辍学回乡与人合创临沂县兰陵区立高等小学。1921至1923年连续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风雨之下》《偏枯》等7篇描写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蜚声文坛。1925年袁永平响应北伐,在兰陵举行武装起义,王思玷投笔从戎。1926年王思玷遭遇孔庄联庄会袭击,不幸殉难,时年31岁。1935年,胡适、鲁迅、茅盾共同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这是一套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辉煌巨编,入选作品从艺术到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王思玷虽然仅有七篇小说问世,却有三篇被选入该书(即《偏枯》《瘟疫》《几封用S署名的信》三篇),同时,茅盾先生还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用了千余字的篇幅对王思玷的小说进行了详细分析,称誉他“像彗星似的一现就不见了”。1979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三校中文系联合编选《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一书时,又收入了王思玷的《偏枯》。

    16、春光寄母——田  兵

    田兵(1915-2003年),原名王言诚,幼名自成,字从化,军名史涛,兰陵(今兰陵县兰陵镇兰陵村)人,当代著名民间文学大师,诗人。1937年10月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8月,带毛泽东的亲笔信出任范筑先秘书,参加著名的聊城保卫战。范筑先将军为国捐躯后,田兵与日寇厮杀终日,在群众的掩护下,从炸断铁链的城门缝中突围。1939年底被打成“托派”,被押行军时,路遇杨勇将军,被救下。

    1942年9月27日,在反扫荡中不幸被俘,投入济南监狱。在狱期间,一个看守田兵、爱好中国古典诗歌的日本士兵三蒲吉胜听说田兵读书不少,就拿来所写诗句与田兵交流。有一天三蒲吉胜吟到:“群黎何罪锁铁门,吾无仁心也断魂”。田兵立即回应一首:“东京慈母望征男,君为何人涉重关,战场风寒骨肉散,几曾梦断富士山。”在其后的越狱行动中,三蒲吉胜也跟着一起突围,但不幸被日寇流弹击中身亡。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贵州省文化局副局长,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三届理事和贵州分会主席等职。他在贵州省文联期间,组织领导了大型苗族史诗《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工作。1979年获全国民间文学评奖一等奖。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版有《田兵诗集》(一)(二)(三)集,叙事长诗《春光寄母》、游记《黔山探幽》等作品。

    17、酸枣柔情——高沛长

    改革开放以后,执教于兰陵中学的高沛长在《牡丹》1984年第1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酸枣》,《小说选刊》1984年第5期接着进行转载,在读者中引起轰动。《酸枣》描述了改革开放初期兰陵农村历史性转折中的一个剪影,并通过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安排以及松孩、春冰、酸枣三人从感情冲突到冰销释然,描绘了酸枣的大度与无私,松孩的厚道及青春期特有的小心眼,春冰的执著及知错就改的勇气,较好地刻画了三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既带着泥土的质朴与芳香,又呈现出面对时代节拍的踟蹰与觉醒后的大胆追求。同时,大量兰陵方言的集群使用,使得扎根泥土的深厚与柔情蜜意的张扬相得益彰,成就了一轴难得的兰陵民俗风情画卷。

    18、昨天之云——王鼎钧

    王鼎钧,兰陵人,1925年生,20世纪70年代撰写的“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在宝岛台湾总发行量达60万册。其人生回忆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散文集《一方阳光》等皆有较大读者群。作品《那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九年级语文教材下册。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