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文艺思想
当前页面  /  首页  
矛盾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下-马亚莉
发表时间:【2024/10/11 19:09:56】 浏览次数:269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四个和谐

矛盾双方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我们需要把矛盾双方贯通起来,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一)熔铸感性与理性,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传统文化可以情动人,思政课教学可以理服人,两者融汇贯通,方可实现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两个截然殊异的东西无法会通,而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须会通。因此,从学理上说,真正的会通只能发生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辩证关系之中。”[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既有斗争性,也有同一性。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两者之间就存在契合——儒家的知行合一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存在契合,道家的天人合一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存在契合,“从心所欲不逾矩”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存在契合,阴阳论和辩证法存在契合。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感性和理性可以熔铸在一起,让思政课兼具学理性和亲和力。需要指出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排斥的,例如国潮风、汉服热便是他们认同传统文化,具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最大公约数,选取适应时代变迁和学生需要的内容,让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情理相融,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思政课讲通俗。在教学方式上,将儒家的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融入思政课堂,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思政课的教学,让学生想听,爱听,会听思政课,形成具有人文关怀和亲和力的思政课堂。

(二)打通传统与现代,增强传统文化时代性

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文化是贯通古今,不断创新发展的,既不能隔绝历史,也不能忽略现实。“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3]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开放性品格的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也不排斥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可以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打通两者之间的壁垒。首先,在教学设计上,从世界视野出发,教师可以将宣传传统文化的相关视频当作课堂资料,例如韩国宣传汉服和饺子的视频,西方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视频以及各国综艺节目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设置辩题,让学生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清其世界地位和时代价值。从国内视野出发,教师可以选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视频,例如b站up主演绎的中国百年服饰、发型变迁和介绍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这些视频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其次,在课程考核方面,教师可以实行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展示纳入考核范畴。例如,布置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在课上进行马克思与孔夫子人物介绍的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时代青年的新声音,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新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文化自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三)协调教师和学生,提升学生课堂获得感

思政课需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共同讲好、学好思政课。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责任意识。首先,从源头入手,转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轻视态度,只有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发动学生认真听课,才能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应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在首堂课明确前排落座的课堂规矩,久而久之,大家上课就会向前坐。其次,教师要更改课程考核方式,学生不重视思政课,主要原因是期末前会划重点,学生只要在考前几天突击便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教师应提高课程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平时分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以此代替单一答案的考核方式。例如,平时分和期末成绩可以采取5:5或6:4的比例,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布置对应章节原理与传统文化契合之处的思考题,与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并将此作为平时分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思政课教师应热爱学生,保持职业热忱。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列举贴近生活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将思政课的道理讲清楚,让思政课回归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教师要致力于打造思政“金课”,以“四有好老师”“六个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厚植家国情怀。只有在树立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沟通,实现师生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四)融合理想和现实,提高职称评价灵活性

对于思政教师评职称重科研与轻教学之间的矛盾,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学校应改善教师队伍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无项目、无论文、无专著的教师予以尊重和认可,贯彻落实“破五唯”政策,扭转唯科研论职称的评价导向,塑造教好学生才是硬道理的教学氛围,为这类思政课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公平的机会。其次,教育部应制定适合思政课教师学术发展的评价细则。如今学术评价趋势重视外文成果,这对科研水平本身很高的思政课教师在成果发表上造成困难,同时也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思政课教师所做的科研和项目都带有意识形态性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而学术评判的趋势却倾向于国外期刊的发表,这给思政课教师论文的发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对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规定得过于细致,缺乏灵活的弹性空间,给教师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只有改革评判标准的倾向,增强职称评价的客观性和灵活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才能让真正致力于做科研的教师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最后,专注于科研的教师应把科研成果和课堂教学相联系,把课堂作为科研的基础,把课堂教学融入科研探索中,让科研成果回馈课堂和学生,实现科研促教,教研相长,融合理想与现实,在教师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想有实现的空间。

总之,在矛盾论视域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困境和路径,能够精准把握融入的困境,有的放矢解决融入的矛盾,从而在新时代革故鼎新弘扬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深化思政课改革,贯彻落实“第二个结合”重要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焕发生机,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注入活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3-4

[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5]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02).

[6] 杜卫.美育三义[J].文艺研究,2016,(11):9-21.

[7]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0.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20.

[9] 王欣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8):56-58.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晓云.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及其成因——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的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9,(09):93-97.高校教师发展三个维度

[12] 何中华.马克思与孔夫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5.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新华每日电讯,2019-11-13(01).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