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荀子哲学思想
当前页面  /  首页  /  荀子哲学思想
荀学历史与荀学复兴
发表时间:【2019/10/9 9:35:38】 浏览次数:5646次
荀学历史与荀学复兴
2018年12月11日 06: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明


众所周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先秦儒家的一位杰出代表,在司马迁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后,孟荀并称并举,已然

成为历史定论。然而,今天我们谈论儒学,往往多言孔孟之道,却很少标举荀子之学,何以如此?考察荀学乃至整个儒学发展的

历史,可以得知:与孟学相比,荀学经历了更为曲折与坎坷的发展道路。大致来说,中晚唐时期以前,荀学和孟学一样作为诸子

之学被主流的经学所遮蔽,仅被视为经学辅翼与先秦典籍而予以整理和流传;中晚唐之后,随着子学的兴盛,荀学才逐渐受到

关注。遗憾的是,不久兴起的程朱理学,一方面对孟子心性之学大加阐扬,另一方面则对荀学充满误读并加以贬斥,扬孟而抑

荀,就此打破了孟荀并称并举的格局,此种情形一直影响到现在。



纵观荀学发展的历史,它一直处于某种“缺席的在场”状态,有荀学之实而无荀学之名。尽管荀学在历史上尤其在国家政治层

面发挥着切实的作用和影响,故康有为曾言“二千年学者皆荀子之学也”,但是其在话语表述层面却并不彰显,甚至遭受严厉批

判和过度打压。然而,即便在这种困厄的情形下,荀学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两次可以称为“复兴”的思想运动。



第一次荀学复兴以中晚唐时期杨倞首次为《荀子》作注为标志。《荀子》一书,最早由西汉末年刘向加以校雠,去除重复,定

为三十二篇,称《孙卿新书》。兹后,《荀子》以刘向整理本为定本,以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但因年代久远,其间错讹脱漏频

出,字句含义模糊,干扰了后来学者的阅读与理解,亟须重新加以整理与训诂。杨倞应时而作,重校全书,改易篇次,详加注解,为

后世提供了《荀子》的精准妥善的范本。不仅如此,杨倞在序言中还对荀子与荀学加以褒誉,认为荀子是“名世之士,王者之

师”,称赞《荀子》一书“羽翼六经,增光孔氏,非徒诸子之言也”。以杨倞注《荀子》为代表,在中晚唐时期掀起了一场有关荀

子和荀学的大讨论,作为儒家诸子之一的荀子及其学说在历史上首次被置于思想话语的中心。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与杨

倞同时代的韩愈。韩愈对荀子的评价颇为复杂,一方面他称荀子的思想“与孔子异者鲜矣”,荀子是圣人之道的传递者,另一方

面在对待孟子和荀子的态度上却有所差别,称孟子“醇乎醇”,称荀子“大醇而小疵”,由是开启了扬孟抑荀论调的先河。宋代程

朱理学主张孟子的性善论,批判荀子的性恶说,认为荀子“大本已失”“全是申韩”,偏离了儒学正统,所以“不须理会”。随着程朱

理学渐趋为儒学主流,且被后代统治者所尊崇,成为压倒其他学派的官方学说,它对荀学的批判否定态度也就沿袭下来,荀学

的第一次复兴运动戛然而止,荀学遭此劫难数百年间几乎无人问津、隐没不彰。



直至清代中叶,随着学术风气逐渐摆脱宋学桎梏,转而朝向经世致用之学,被理学压抑许久的荀学才迎来第二次复兴局面。从

考据注疏,到理论辨正,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言,为荀子鸣冤叫屈,为荀学翻案正名。荀子的名望被渐次推高,如汪中一反韩愈以

来“道统”专称“孔孟”,而大谈“孔荀”;郝懿行则反对“大醇小疵”的论调,坚称荀学“醇乎醇”;俞樾视孔、孟、荀为“一圣二贤”,建

议“升《荀子》为经,与《孟子》配次《论语》”;章太炎则表彰荀子为“后圣”,宣称“同乎荀卿者与孔子同,异乎荀卿者与孔子

异”。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从郝懿行到王先谦,也先后在杨倞注的基础上重新对《荀子》加以注疏集解,短短百余年,有关荀

子和荀学的研究成果大大超过了前代的总和。但是,正当这场荀学复兴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前有维新派托古改制,无缘由地斥

荀学为“乡愿”;后有现代新儒家牟宗三等沿袭旧说,固守孟子心性之学,仍贬低荀学为“高明不足”,“大本不立”,再加上时代的种

种外部原因,这场本可以深入下去为荀学彻底正名的运动最终也草草收场,宣告失败。就内部的学理来说,清代荀学复兴运动

失败的原因在于,学界终究没有从根本上对荀子的“性恶”“伪”等概念和思想作彻底的分析,没有给出恰当的解释,无法真正回

应宋儒对荀学的责难。



自20世纪末直到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总体展开,荀子及其学说再次被学界所关注,一场崭新的荀学复兴运动

悄然发生,并持续升温,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经历了东西会通、思想革新之后的学术界,不再简单地恪守古人的

成见,突破了偏执心性一端的理学藩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荀学作出开拓性研究。其中,路德斌从“性”“命”“伪”等荀子哲学的

核心概念入手加以辨析,对“性恶说”提出新解,并通过对荀学史的梳理,厘清了千年以来学界以孟解荀方式所造成的误读与

偏见,明确回应了宋儒对荀学所谓“大本不立”的诘难。林宏星则对《荀子》文本进行细读,并重点围绕荀子的政治哲学问

题加以比较性研究。梁涛等学者重申荀孟并举的古老观念,在儒学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上强调“统合孟荀”,并提议将《荀子》

列入新“四书”,大大提升了荀子和荀学在儒学传统上的地位。无独有偶,中国台湾学者刘又铭、日裔学者佐藤将之等,都将

学术关注点集中在荀学上面,提出了“新荀学”的口号和创建思路。在国家文化战略上,荀学研究也成为最新的关注点,路德

斌主持的“中国荀学史”课题和林宏星主持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课题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支持。新时代新气象,乘

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风,荀学的历史必将改写,荀学的再一次复兴必将到来。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转自:http://news.cssn.cn/zx/bwyc/201812/t20181211_4791225.shtml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