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思想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思想研究
荀子论福仁智双彰美意延年福之真谛
发表时间:【2020/1/15 9:47:32】 浏览次数:2578次
荀子论福:仁智双彰,美意延年,福之真谛
作者: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姚海涛
写在前面的话:

新春佳节将至,鄙人想到《荀子》中当有不少关于“福”的相关论述。如果将这些论述梳理出来、落于笔下,完全可以成就

一篇既传播荀子文化又相当应景切于新年将近之现实的文章。于是乎,此篇诞生。借拙文向各位朋友,表达新春祝福之意,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仁智双彰、美意延年!

先秦儒家经典中有大量的“福”论,作为百家争鸣集大成者的荀子自然也不能落后,在其书中有大量的论“福”篇幅,不仅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大大地集成、拓展了中国福文化。

荀子是一个现实主义思想家,他多次讲到福。荀子“福”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荀子引用《诗经》来谈论福,

认为福是个人奋斗得来的,而不是上天偶然降下的。其二,荀子看到了福祸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三,尤其可贵的是,

荀子创造性地看到了仁智双彰,方是福之真谛。


下面依次来看。
一、引《诗》论福

荀子引《诗》论福。“《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诗经》上说:“哎呀,你们这些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要忠于职守,爱好正直的德行。上帝

知道了,就会赐予最大的幸福。”没有比与道融合更高的精神境界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幸福了。荀子将社会

分工中的职责、德行与幸福联系起来,强调幸福是民众忠于职守、爱好德行得来的。

荀子还讲到,“故儒术诚行,则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

既饱,福禄来反。’”儒术如果真能实行,天下就会平安富足,百姓生活才能幸福,就会像撞钟击鼓一样和谐。《诗经》

中说:“钟鼓声洪亮,管磬乐悠悠,大福从天降。天降大福无边长,威仪堂皇又端庄。既已酒醉饭也饱,福禄定会万

年长。”荀子将统治方法与民众之福联系起来,认为福不会突然来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会降临到那些采用恰

当治国理政方法国家地区的人民。幸福无“法”亦有“法”,简而言之,福是人通过合当的方法与不懈的努力共同催生的。

二、祸福转化

荀子非常重视祸福之间的转化。 福与祸是相对而言的词汇。早在《道德经》中就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

话。意思是说,祸与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

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正因如此,所以荀子提出“敬戒无怠,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豫哉!豫哉!”“豫则祸不生。”在

祸患发生之前,就要慎重戒备而不要懈怠。福祸有时就在刹那一念之间。有时庆贺的人还在大堂上,吊丧的人已到了

大门口。灾祸和幸福如此紧密相依,人们有时竟不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地方。所以他警告人们,一定要预先准备。

对于福祸到来要有应对之策。正因为福总是与祸患相并而生,更能体现其可贵性。他说,“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

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是持宠、处位、终身不厌

之术也。”当幸福来敲门之时,就适当地对待它;灾祸之事来临,就冷静地去处理它。富裕了就广泛实行恩惠,贫穷

了就节约费用。要可以处贵,可以处贱,可以处富,可以处贫,可以杀身成仁也不可做坏事。这便是保持尊宠,居

守官位,终身不被人厌弃的方法。原来幸福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问题的关键就看你是否能够冷静的处理与对待,

能否找到恰当的方法。


三、仁智双彰,“福”之真谛

战国末期,七雄逐鹿中原,均想问鼎天下。人民生活在离乱之中,死亡的威胁时时包裹着恐惧中的人们。裹携在时

代乱流之中的荀子深刻地认识到,时代的改易途辙才意味着人民命运的彻底改变。统一的历史时局与稳定的社会秩

序才是人民的真正之福。荀子登高一呼,呼唤“不蔽之福”,期待具有仁智合一大智慧的贤君明臣拯民于水火之中。

“祸”来有章,得“福”亦有法。

荀子创造性的提出了“不蔽之福”。荀子曾三次提到“不蔽之福”。“不蔽之福”是与“蔽塞之祸”相对而言的。如果通俗

地讲,“不蔽之福”就是不被蒙蔽的幸福。荀子将福与人的仁德、智慧联系起来,只有充分显发德性、发挥聪明才

智,才能得到“福”。

荀子敏锐地观察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福总是与时代背景、政治统治与德性才智等联系在一起的。“顺其类者谓

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能使自己的同类顺从自己叫做福,使自己的同类反对自己叫做祸,这是

天然的政治原则。

第一,君主的“蔽塞之祸”与“不蔽之福”。“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将以为福,乃得

死亡焉,岂不哀哉!於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昏庸的君主,必然急于追求享乐而疏于治理国家,那么他就

会忧患缠身,一直到身死国亡才可罢休,这不是非常可悲吗?本来要得到幸福,却招致了灭亡。这难道不可悲吗?

夏桀被妺喜、斯观所蒙蔽,商纣被妲己、飞廉所蒙蔽,导致了思想惑乱、行为荒唐。最后,夏桀死在鬲山,商纣的

头被悬挂在红色的旗帜飘带上。后世言恶必稽。这就是“蔽塞之祸”。

以夏桀、商纣为前车之鉴的商汤和周文王得到天下之后,远方的国家无不送上自己的珍贵物品,所以他们的眼睛能

观赏天下美色,耳朵能听闻到世间最美妙的音乐,舌头能尝到山珍海味,身居豪华的宫殿,名字上被加上各种美好

的称号。他们活着的时候天下人都歌功颂德,死了以后天下人都痛哭流涕。这就是“不蔽之福”。


第二,人臣的“蔽塞之祸”与“不蔽之福”。

唐鞅蒙蔽于追求权势而驱逐了戴驩,奚齐蒙蔽于争夺政权而加罪于申生。结果,唐鞅在宋国被杀,奚齐在晋国被杀。

唐鞅驱逐有德才的国相而奚齐加罪于孝顺的兄长,结果等到自己被杀之时,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贪婪鄙陋而违背

正道争权夺利必然遭到危险屈辱灭亡。这就是“蔽塞之祸”。

反观鲍叔、宁戚、隰朋仁德明智而且不被蒙蔽,所以能够扶助管仲,而他们享有的名声、财利、福禄也和管仲相等。

召公、姜子牙仁德明智而且不被蒙蔽,所以能够扶助周公,而他们享有的名声、财利、福禄也和周公相等。这就是“知

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这就是“不蔽之福”。

 其三,诸子百家的“蔽塞之祸”与“不蔽之福”。

墨子只重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只见人寡欲的一面而不知人贪得的一面,慎子只求法治而不知任用贤人,申子只知权

势的作用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只务名辩而不知实际,庄子只知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这就是“蔽塞之祸”。

孔子仁德明智而且不被蒙蔽,所以多方学习,集其大成,提出了足以用来辅助古代圣王的政治原则。他的德行与周公

相等同,名声和夏商周三代开国之王相并列。这就是“不蔽之福”。


此外,荀子还看到了“俞(愈)疾之福”。“故伤于湿而痹,痹而击鼓烹豚,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

也。”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愁中即病中。佛家也说,人生有七种苦

难——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可见,福对于人们有着巨大的生命感召。所以“俞(愈)疾之福”就

有了非同寻常的普遍意义。

荀子还提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有时并不一定一一应验。康德所谓的“德福一致”情况并非稳定

地联系在一起。现实中也会出现“为恶得福,善者有殃”的情况。德福与个人的认知有关。荀子强调个人可以掌控的福,

认为“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君子学习并不是为了声名显赫,而

是当身处贫穷时不感到困窘,内心忧患时志意依旧昂扬,知道祸福生死的道理而不迷惑。(完)


作者姚海涛简介:

姚海涛,男,1981年1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现为学院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马

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孔子学堂主讲教师,青岛市城阳区党史地方志工作首批专家组成员,青岛市

城阳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代表性论文有:

《以礼治孝与从义从道——荀子孝道观及其启示》刊发于《甘肃理论学刊》2016年第5期。

《荀子对鲁文化传统的批判与熔铸发微——学脉承继与礼乐重构的视角》刊发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荀子对齐文化的接受:隆礼、重法与尚术——稷下诸子批判与熔铸的视角》刊发于《江汉学术》2017年第2期。

《荀子“积”的思想视界》刊发于《江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荀子“辨”的思想视界》刊发于《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批判熔铸与汇通转化——论张祥龙对孝道哲学的新推拓》刊发于《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3期。

《荀子生态哲学探赜》刊发于《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3期。

《明“分”使群与尚“术”利生——统类视域中的荀子政治哲学》刊发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