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思想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思想研究
缘遇荀子,深味《荀子》,俯首荀子
发表时间:【2020/1/4 11:06:30】 浏览次数:2525次
缘遇荀子,深味《荀子》,俯首荀子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姚海涛
题记:

一位先秦儒者,没有变为过往残片,也没有化为历史尘埃,熔铸诸子而超越诸子,汇通百家而凌驾百家,今天依然固守在

兰陵护佑着国人。如此奇事,你相信吗?

一部战国古籍,没有圮绝,也没有被弃捐,而是融入民族血脉,今天仍然赓续我华族慧命。如此奇事,你相信吗?
你当然无法相信。
德尔图良说,正因为荒谬,所以我相信!
我说,我也相信,因为他是荀子!
一、缘遇:初见、重逢、私淑

氤氲着醇厚豆香味的一壶崂山绿茶,让埋首于书桌的我得到片刻安闲。蓦然察觉,我从事高等教育已逾十年,还在“而立

”与“不惑”之间虚度着时光。偶一抬头瞥见斜对面书架上散放着版本各异的《荀子》,方寸间竟然升腾起莫名的感动与忧

伤。这感动既是为荀子,也为我,更为了这跨越二千年的先圣与后学之间的因缘际会。这忧伤当然是因后人视荀子为儒

门歧出与别宗的评价,也为其人与书的历史境遇。

初见《荀子》时的我还是个青葱的中学生。因为节选入语文课本的《劝学》篇中那句“青取之于蓝,而青出于蓝”而知道

他是战国末期的一个儒家人物。当时未曾想,他竟成为我一生都绕不开的名字,成为我私淑的古人之一。

春秋几易,重逢时我已大学三年级,因为要报考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荀子是《中国哲学史》专业课中的一个重要

人物,不得不看。后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中竟然出现荀子的“化性起伪”学说。我一挥而就,以专业第一的

身份顺利晋级深造,冥冥中注定要开启另一段与荀子的缘分。

至今犹忆读研时,聆听业师苗先生润田的《稷下学史》、颜师炳罡《荀子导读》课程,开始了对荀子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隔壁教堂的钟声在课堂上空游荡,其时苗师、颜师正站在杏坛之上敦敦教诲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底色是儒家,绝不能让

它在我们手中断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为往圣绝学略尽心力。当时因上课需要,我去洪家楼校区图书馆借阅章诗同的

《荀子简注》。后来为了纪念这段与《荀子》相知之缘,几尽周折,购买到了1972年版的《荀子简注》。它也成为我

众多版本《荀子》中出版最早者。

亲炙诸位先生,让愚鲁如我也能于学业上获益良多。荀子也成为我的一个先生,我也成为他的私淑弟子。幸甚!再后

来毕业走入大学讲堂,开始传道授业。荀子又成为我教授的《国学基础》课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荀子本身就是一名优

秀的教师,培养了大量弟子,之于儒家学脉可谓传经之儒与弘道之儒。他对于如何做老师有许多独特见解,至今读来

仍有现实意义。如“学莫便乎近其人”[1]13“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

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1]258其中“知微而论”四字也成为我的学术目标。斗转星移、寒来暑往,

每个学期荀子都在我的课堂上走过,也走进了万千学子的心中。

2013年,忽然看到颜师炳罡主编的兰陵文化研究丛书之《荀子与兰陵文化研究》,心中自然会忆起上学时的种种,万

千感慨在心头。2016年偶尔看到“学者热议将《荀子》列入儒家第十四经”的新闻。见到这则新闻,我深以为然。一个

声音传来,是时候为荀子做点事情了。于是便向山东省文化厅申请了关于荀子的省级课题。立项通过之后,我与荀子

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荀子究竟何许人也?

二、还原:稷下求学,三为祭酒,终于兰陵

由于史料阙如,荀子生平成为一个谜团。连司马迁在为其作传时也“无米下锅”,仅有《孟子荀卿列传》中的二百余字

留世。其实,读荀子书便可想见其为人。他的形象、人格、 心灵跃然纸上,突破两千年的尘封,扑面而来。荀子可

谓“平生遭际实堪伤。”荀卿十五岁时孤身一人去国离乡,来到文化繁盛之地,思想荟萃之所——稷下学宫。陌生的齐

地方言、孤独的年轻灵魂、清冷的思乡寂寞伴随左右,还有日复一日粉墨登场的文辞辩论与思想厮杀,让年轻看起来

愈加浅薄,让游学看起来仿佛笑谈。

于是,他退缩了。是夜,一个清晰的周公大儒梦让他从稷下的床榻上惊醒。窗外,战国风云席卷天下,漫天星斗,残

月如钩。岂能缺席与退缩?缺席意味着初衷的遗忘!退缩意味着思想的背叛!从此,“深耕诸子文化,融塑百家思想”成

为荀子一生的追求。沐浴在稷下诸先生如淳于髡、宋钘、慎到、田骈、邹衍等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中,荀子逐渐成其

为后来的荀子了。于是,一个有着深厚学养、宽广理论视域,立命传承意识与精研覃思功力的荀子完美重生!凭着一

腔子深切著明的儒家融通热情而迅速成长为稷下学宫中的学术翘楚、兴业俊杰——“最为老师”“三为祭酒”[2]456。这时,

他抬起头看到天际缓缓升起一轮明月。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1]141,荀子如是说,也如是做。荀子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他又打破“儒者不入秦”的传统

会见秦昭王、宰相范雎;入赵,在赵孝成王面前与赵臣临武君议论兵法。群雄争鹿天下之际,国君普遍认为儒者迂阔,

患才不任事。荀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1]536,然生不遇时,且为人所疑。奈何!

兰陵成为荀子入仕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晚年的荀子一定特别寂寞,一如初入稷下学宫之时。他“嫉浊世之政,亡国

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

著数万言而卒。”[2]456晚年的荀子一定特别充实,一如当年稷下苦读之时。于是蘸着热情写下了流诸久远的《荀子》。

三、深味:文心、史感、哲思的浑融之美

《荀子》一书今存32篇,每每读罢,释书而叹,其何书也,竟至于斯也?在文学、史学、哲学诸方面有功于中国文化。

难怪乎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视其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之一。难怪乎史学家屡屡称引其文以证史实。难怪乎哲学家评其

为先秦诸子争鸣的终结者与集大成者。

《荀子》之文学价值可谓“美”矣。既有引《诗》之辞藻美、名言金句之妙,亦有文体之审美探求。观其《赋》,以问答

方式,匠心独运地分别描写了礼、智、云、蚕、针五种事物,开启汉赋之先声。视其《成相》,以通俗的民间曲艺方式

写作,成就说唱文学之滥觞。目其《大略》,可解读为最早的读书笔记……

《荀子》之史学价值可谓“真”矣。其始终牢牢把握住历史的脉搏,对齐、鲁、秦等地的理性观察,对当时统治阶层的良

言忠劝,甚至还预言道秦国以法家治国终不可长久。其主政兰陵时的礼义教化,民至今受其赐。其对当时儒门败类出神

入化、入木三分的刻写,让今人还能窥见贱儒的冠服、言辞与走姿——“弟陀其冠,衶禫其辞,禹行而舜趋”[1]103。

    《荀子》之哲学价值可谓“善”矣。其以一颗澄澈的逻辑心灵对先秦百家进行批判、融通、重构。其以逻辑思辨与系统

架构并行的方式,启悟出中国哲学中的重智系统[3]129,于天人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击碎了巫术迷信的禁锢,让后

世“信禨祥”的哲学家汗颜不已。其开出的“礼义之统”也成为漫长社会的治世宝典……

结语:俯首

洙泗水流潺潺,滋养着两岸,润泽着万物,也浸染着中国人的生命底色。时光虽已越二千年,兰陵荀子墓园依旧立在那

里安静地诉说着。园中一楹联,上书“观秦政议赵兵志一天下振长策,领稷学定楚疆特立性恶警俗儒”,正面匾额上写着

“周孔之绍”。荀子一生浓缩于此三十字中。

如果荀子愿意,我愿做一个小小书童伴其左右。蓦地,发现他不曾须臾远离,一直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一如他在稷下

学宫读书时那样专注。我问,“先生,您曾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如有言赠后学,定当终身奉行。”他答,“送你

八个字:化性起伪,……”。我脱口而出:“后四个字可是‘天生人成’?”他微笑着说,“小子入吾室矣。”朝着他站立的方向,

我深施一礼,算是拜师。从此,一生俯首。《荀子》之爱,同予者何人?



参考文献:
[1][清]王先谦.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牟宗三.名家与荀子[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