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互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原著与翻译
生平研究
当前页面  /  首页  /  生平研究
荀子世系考
发表时间:【2014/9/16 17:20:10】 浏览次数:8212次

蒋鸿林

    荀子,名况,尊号为卿。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著名的社会工作者,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前继孔孟之余绪,后开儒学习之新风,被大家誉为“名世之士,王者之师”。

    荀子是赵国邯郸人,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初,丁未戊申之交时出生在武安邑金城里三甲荀家村(今峰峰八特村)。

关于荀氏姓源的来历,荀一郇相称,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前1065)周武王分封诸侯,周文王第十七子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史称郇伯,后来郇国被晋国兼并,春秋时晋国公族隰叔又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其后代子孙便以荀为姓氏。

    按《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载记,最早涌现出的荀氏人物是荀叔,周平王四十八年(前723)“荀叔追庄伯(曲沃武公)到家谷(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周桓王十三年(前707)曲沃伯称灭荀,荀伯万弃邑奔戎。到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始显示荀息的事迹,荀息为晋国大夫并掌握兵师大权,他曾率师伐虢,取其都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南)。周襄王二年(前651)晋献公诡诸卒后,荀息为了宫廷争储与人为难,后因劳心过度而死之。继而,荀氏族人荀逝傲主晋政,辅晋侯。

    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0)晋侯将兵师整编为三行,荀林父将中行,任帅后他曾多次争战缰场,率师伐宋,攻楚救郑,拒狄灭潞等。战功卓著。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又率师讨伐赤狄于曲梁,晋侯论功赏其千金。周定王十九年(前588)晋将兵师合为六军,荀骓(文子)等人分别擢为新三军将佐,时称新卿。

    周简王夷元年(前585)晋出兵救郑伐蔡,荀首随逐军前,巡视形势后,谏言返朝,晋军有利地把握住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周简王八年时晋历公,率诸侯伐秦,荀氏家族又有荀庚、荀罃等将佐率新四军败秦于麻遂(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周简王十二年时荀偃主中行将帅,权倾朝野,晋历公欲谋卸其兵权,偃遂拥立新君悼公,并率领诸侯大军伐郑攻楚、讨许,配合荀罃(知罃)新筑虎牢城。周灵王二年(前571)周王召诸侯赴鸡泽之会,有荀侯人物荀会随晋悼公请盟。周灵王六年(前566)荀罃已主持军国大权,将中军之帅,六年后,荀罃卒死,荀偃重继中军帅位。周灵王十七年(前555)晋平公伐齐,荀偃随其攻取京兹(今山东省平阴县)次年春天也卒死于军中。周景王四年(前541)又有荀氏人物荀吴将中行,率师攻太原、伐肥邑、鲜虞等地。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荀跞(知文子)等率九州之师护围周悼王归王城,悼王卒又拥立敬王为东周王。王子朝自翊西王并立,三年后晋荀跞、赵鞅率师助敬王讨伐王子朝,克巩,王子朝奉典溃奔楚地。周敬王九年(前516)荀跞至乾侯(今河北省成安县)迎请鲁昭公赴晋,未听召唤。到前497年晋大夫荀寅将中行帅位并与邯郸赵午联姻结亲,他们便联合起来击败赵鞅,迫其退保晋阳。从此,邯郸荀氏家族与赵鞅结下怨仇,之后鞅族兴赵,邯郸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拘死赵午并多次挫败邯郸荀氏,先将其宗室驱出邯郸,又败其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潞城(今山西省长治市),再讨伐荀氏于邢地食邑(今邢台市北)、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南)。赵鞅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彻底击败了邯郸荀氏,逐其族人,迫其逃散,溃奔齐鲁境内。从此沦为平民,叹曰:“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周元王四年(前472)晋知瑶(荀姓一支)攻齐擒齐大夫颜庚,到前468年又率师攻郑,屯军桐邱(今河南鄢陵东)再到前455年,晋知瑶配合韩、赵、魏三国贵族共灭范氏、中行氏(荀氏一支)尽分其邑,晋地荀氏宗族始有明显分裂,宗室自乱,其族人易姓公孙、中行、智、知、辅、程等姓氏。从此天各一方。因知瑶骄横欲纵,内外责难。后因为得罪赵无恤,赵、韩、魏三家联合攻杀知瑶,荀氏家族又一次尽失邑地。到周定王十七年(前452)知瑶之子,晋大夫知开率其族人奔秦,四年后其弟知宽也率其族人奔秦。至此,晋赵两地便消失了荀氏贵族的踪影。

    周烈王元年(前425),赵襄子卒,其子浣是为赵献侯自晋阳徙都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南),时有荀氏家族随往。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赵相公仲连,听从番吾(今磁县西南)君言,向赵烈侯推荐荀欣等人举贤使能,擢升荀欣为中尉,辅助赵王,赵实行法治,讲求仁义,进行改革。至前386年赵又迁都邯郸,史称赵敬侯章元年。荀邑贵族荀欣遂将家室迁入邯郸,定居苑城。周显王八年(前361)魏赵易地,赵旧都中牟(原是卫地)始归魏管辖,原荀氏邑地沫(淇县)亦附魏属。

    当今,安徽琅山荀氏谱牒资料确立荀息为荀姓第一世先祖,至第十五世为荀逝敖,十六世为荀林父。笔者认真考查了这段历史时限,荀息大致生活在公元前685年前后,延至到荀林父时是公元前603年左右,其中间年代间隔仅82年,怎么能衍生出十五代呢?所以,对其提供的谱序排列持怀疑态度,不能苟同视之。另外,荀姓是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武王时始封,姓始祖理应从那时算起,才符合宗系规律。或许按照《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载记,公元前723年时荀氏家族已有宗族人物荀叔、荀万等人,故认为由此上溯排序,才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本文暂且按安徽琅山荀氏辈系排列,晋地荀瑶已为荀氏第22世,开、宽为第23世,到荀欣时为荀氏第26世,当蕃衍到荀况时已是荀氏第30代了。从其说荀欣是荀子的高祖,这与我五年前著文的观点认定还是比较一致的。“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造就了一位杰出人物的诞生”。荀子的父辈名讳荀荻(从山东说)安徽荀氏谱记为民,荀况的子辈是踞,孙辈为疆,到荀子的十世孙为博,十一世孙名淑。到这里恰同《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二十四史》等历史文献记载的荀氏辈序相符。

    纵观历史自一代儒学大家荀子以后至族孙荀淑之前,关于荀氏人物的记载甚少。这可能与某些特殊的事件相关联,秦二世二年(前208)秦将章邯破邯郸夷平城廓,迁其民于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滑县、开封以西地区),因荀子当年曾赴秦训令指责过秦皇,族人为避兵祸,随南迁人流徙居到河南。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又迁赵魏名人后裔及豪杰到关中时,荀氏族人又被谪徙四川、陕西。汉章帝七年(82)荀子的第十一代孙荀淑出生在颖川西豪故里。从此,荀氏家族又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荀淑年少博学,州里称其为知人。汉安帝时仕郎里侯相,后辞官回归故里。膝下生有八子,名曰俭、绲、靖、焘、汪、爽、肃、専,时称八龙。东汉建和三年(149)荀淑去世后,葬于今许昌市区北,名曰“八柏冢”。颖阴县令敬仰荀族之望,八龙之威,遂将西豪改称为高阳里。荀子第十二世孙,荀淑子荀爽(129——190)汉献帝时仕司空职,著作有《易经》、《诗经》、《汉语》、《春秋条例》等。族兄子荀昙任广陵太守,荀昱为汉灵帝沛相,建宁二年(169)锔党入狱,天下豪杰陷罪者甚多。十三世孙荀悦(148——209)曹魏时仕秘书监、侍中,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著作有《汉记》、《申鉴》等。荀彧(163——212)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魏初尚书令。著作有《昌言》凡三十四篇,提出“人事为本、天命为末”的论点,212年药卒于寿春。荀衍仕监军校尉,荀谌、荀衢未记,荀彝任州从事。荀愔仕丞相祭酒。十四世孙彧长子恽,虎贲将军,恽第俣,御史中丞,俣第诜,大将军从事中郎,诜弟顗,仕魏至太尉,咸熙中擢为司空。衍子绍,太祖时仕太仆职,衢子祈,仕济阳太守,谌子闳,太子文学掾,彝子缉、适、中平六年迁冀州。荀攸魏初尚书令,建安十九年时岁五十八,年长彧六岁。十五世孙缉子彪,棱宁侯,恽子甝,为散骑常侍,俣子寓,尚书职,霬为中领军。绍子融,未记。十六世孙荀勖(?——289)西晋任书监后迁尚书令,文学家、音乐家、目录家,生有十子,仕达者三。荀眺,湘州刺史。彪子蒿,襄城太守,甝子頵,寓子羽,尚书职,霬子恺,未记。十七世孙闳重孙荀辉,仕太子中庶子。勖子荀组,元帝时为司徒,大兴初加禄尚书事,永昌元年迁太尉,加太子太保未拜卒。荀雍,仕宋官至员外散骑郎。荀绰,从事中郎著作有《晋后书》,荀藩,永兴元年(304)仕仆射职,晋永嘉五年为司空,荀藐晋榆次令。荀蘟,晋太尉。十八世孙荀羡,东魏孝敬帝时仕徐、兖州刺史。荀遽,太常尚书令,荀闿,晋侍中尚书。荀奕,元帝时侍书,荀蕤,尚书右丞。十九世孙荀济初仕梁武帝后奔东魏拜侍读职。后被高澄所害。荀崧,南阳令。汪、籍、序未记。二十世孙荀伯子(378——438)荀羡孙,南朝宋东阳太守,著作有《颖阳文集》,《荀氏家传》十卷等,荀伯玉,广陵人,南朝齐辅国将军。荀仲举,未记。二十一世孙荀昶,仕书中郎,荀郎,南朝宋南兖州刺史。二十二世孙荀法尚,隋巴东敦煌太守。荀法超,南朝齐安复令。二十三世孙荀匠南朝梁任官职。另外还有荀姓人物,荀彘,汉太原人。荀巨伯,汉许州人。荀纬,三国河内人。荀万秋,南朝宋御史中丞。荀琼年十五复父仇于成都。荀士逊,北齐中书侍郎,广平曲安人。荀宗道,元洺州人,国子祭酒。荀廷诏,明崇祯年间进士,著作有《蜀国春秋》。

    笔者从事姓氏研究已逾十余载,现已走访过九省八十七县,一百二十余乡村,其中不乏为荀姓寻踪考查。但是目前仅了解到安徽琅山荀族谱系始从荀息起,排序辈字至145世 “常”字辈。河北省广宗县荀姓家谱仅能向上追溯到十三世,经考证后认为本支荀姓家族有可能就是北齐荀士逊及元代荀宗道的后裔子孙。广宗、枣强县还有郇姓族人,据说为唐朝郇谟之后。冀南荀氏家族主要分布在大名县、广宗县、隆尧县、新河县、清河县等地。目前邯郸市、邢台市内仅有散在荀姓族人。阜城、东光县为洛阳支荀姓后裔,现行辈字是“学、宝、之、风、慧”。今河南省洛阳、许昌地区有散在荀姓存在,中牟县七店子有荀姓几千人口,但族记,谱系不明,丞待考查。江苏省涟水、响水、射阳有荀姓族人,现行辈字是“养、学、术、森、宝”。南京市高淳排列的辈字是:“祥瑞英发育,世永起秀林”。另外,盐城市建湖一带也有荀氏族人居住,为荀氏“八龙堂”。山东省青州、临淄、曲阜、诸城、烟台(莱阳)有荀氏族人居住。荀子晚年曾居住在山东苍山,卒后葬兰陵,境内现有荀氏后裔居住,但从宋朝始已改称为孙氏。今年五月笔者专程去山东莱州湾探访荀氏族人,莱阳县城东和平村有荀氏族人百余人,但无谱无族记,辈子不很确切,大致是:“凤维生晓……”。不知迁始祖名讳,传世代数。仅有一条信息说“永乐年间族人荀代贤携子迁德州城西南七十五里吴凤屯”,说明该支荀族早在明代初年已世居山东。本人返程时在德州西南找到兀兰屯村庄,但没有寻见荀姓,清河境内仅有几口荀氏族人。安徽是荀姓大省,特别是宣城、琅山有荀氏家族排辈序143字,为旺族大家。蚌埠固镇荀氏由清代荀文蔚排定辈字是:“山志,文学敬守,传之孔长,成家开国,永克恒昌。”贵州兴义市荀氏辈字是:“富有开义明,世代祖文兴,荣华克昌业,德则绍忠祯”。重庆荀氏辈字是:“文章照世强,行兰家泽勇,松治起齐黄”。除外,山西境内太原、安泽、洪洞县等地有荀(郇)氏族人居住,辈字不详。辽宁盖县荀氏辈字是:“吉泰井生润阳春”葫芦岛一带的荀氏辈字大致是:“海庆九广……”。

    关于荀姓郡望,早在东汉时期已经确定为河南(洛阳)颖川(许昌)两地,楹联是“六经羽翼,衣钵相传”。“八龙并俊,二玉齐芳”。“学行共仰,二李宗师”。主要叙说的是荀子第十一世荀淑及其八子后裔的事迹和功绩。

荀子世系考一文是在原来《荀子家世考》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补充,但本人仍以为不够如愿和理想,因截止目前所掌握的荀氏谱牒资料仍然有限,文献匮缺,谨希望有识之士共筑探荀之路,让荀子精神代代发扬,光照神州。

上一条:荀子生平新考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14001315号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