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发表时间:【2019/9/29 9:07:39】 浏览次数:1768次
荀子漫议之十二礼——荀子的欲望秩序论
荀子说: “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荀子《正名》)。当了皇帝,应该说什么样的享受都享有了,还想什么呢?史有记载,有了三宫六院,皇帝依然不知足,还要偷偷到妓院嫖妓。
有一个人这样说自己,他儿时的欲望是能够有一堆属于自己的玩具,上学之后的欲望是不用听课照样有好成绩,进入社会的欲望是找一个轻松高薪的好工作,娶一个漂亮老婆。进而想能有点权力,再进一步能发个小财,如有可能再发个大财。
欲望的无限膨胀,是幸福的敌人。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人类数千年来,无数次的大小战争,以至于现代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说到底哪一次都是欲望之争。为了一时的欲望破坏了长久的幸福,留下了不尽的灾难。
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好人的欲望,是一个关乎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和谐太平的哲学命题。
数千年来,东西方有社会责任的哲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的欲望。
在物质匮乏的战国时代,墨子解决欲望的主张是“节用”。墨子和他的弟子们身体力行,住在茅草屋里,吃粗米淡饭,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冬天穿鹿皮做的衣服,脚上穿草鞋。荀子批评墨子,认为单靠节省不能让天下的人富裕起来。天下如果按照墨子的办法治理,人们必然是整天愁眉苦脸的穿粗布衣服,吃恶劣的食品,没有音乐听,菲薄的奉养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万物得不到恰当的利用,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就像火烧火燎一样。尽管墨子和他的弟子身穿短衣,腰扎麻绳,吃粗粮,喝白水,又怎么能让天下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起来呢?
老子和庄子主张“无欲”、“寡欲”,倡导要减少或是干脆去掉人的欲望。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人生的本能需求。人的本能需求是不能取消的。
杨朱学派的主张与墨子老子庄子相反,他们主张“贵己”、“为我”、“重生”,认为人生的唯一价值就是满足欲望,为美食、为美色,尽情享乐。孟子说他们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也有人说他们是“纵欲”。荀子严厉的批评杨朱学派的 “纵欲”主张。他说,“顺人之情,必出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
孔子和孟子憧憬上古时代的井田制,主张“均平”。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论语·季氏》)。荀子认为孔子和孟子的“均平”主张也不可行。他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荀子·王制》)人和人之间有差别,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荀子认为,人追求自己可以求得的欲望,是人情之不可避免。对于人天生的欲望,既不要无端的限制,也不要随意放纵,更不能人为拉平。应该用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人的欲望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荀子创建的不同于孔子的“礼”。
荀子之“礼”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在国家体制、社会伦理、个人行为的诸多层面。但是,就其要旨,异常简单。
荀子之“礼”的出发点是“养”。“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王制》)。 一养人欲,二养人性,三养人境(环境)。
荀子之“礼”的基本内涵是“分”。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区分出差别,使人各得其所,使欲望有了“度量分界”,无需再去争夺。“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谓人伦。”(《荀子·荣辱》)
荀子之“礼”要达到的目标是“和”。“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此乃“群居和一之道也。”(《荀子·荣辱》)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老子称赞天道的崇高,批评人道的卑下。荀子说,他所创建的“礼”,是“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荀子·礼论》) 荀子是要改变人的邪恶本性,增进人的善良品德,使得人世间达到仁爱和敬慕的文明,养成奉行道义的美好品性。所以,荀子倡导的“礼”实行的是“天道”。
荀子的礼制理论,超越了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时空,它是整个人类社会应当遵循的生存方式。
说白了,荀子创建的“礼”就是一种欲望秩序论,是对人欲望的秩序调节,是对人性的一种安顿。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社会的物质达不到极大丰富,人的精神也达不到极大提高,所以,人的欲望也只能是部分满足,不可能全部满足。在这个奔向共产主义的长久的时间段里,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人的无休无止无边无际的欲望。处理不好,就会社会混乱。小者争夺,大者战争。要想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怎么办?
荀子给出的解决欲望问题的正确办法是建设“礼制”,根据社会的实际与可能,制定出“度量分界”(包括道德、制度、法律等),让欲望在秩序下进行。人们追求的物质需求,和自由、民主、人权等精神需求,也都根据社会实际与可能,在“度量分界”的范围内,有秩的进行。不可能无“度量分界”的满足任何人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
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混乱,表面看花样繁多,实则是欲望的混乱,人性的混乱。人的欲望膨胀,信仰迷失,道德沦丧,为所欲为,“有法不尊”,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所以,倡导礼义,提高道德素养,完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让欲望秩序化,就成为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人生是美好的,自由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渴望欲望的实现。但是生活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无节制的欲望,无“度量分界”的欲望,会让幸福变成痛苦,美好变成丑恶。
真善美只能在有序中灿烂。当人人都自觉讲规则,道德自然就兴起。这是荀子设计的建设礼制社会的真谛,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幸福生活的真谛。
作者:刘志轩
荀子说: “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荀子《正名》)。当了皇帝,应该说什么样的享受都享有了,还想什么呢?史有记载,有了三宫六院,皇帝依然不知足,还要偷偷到妓院嫖妓。
有一个人这样说自己,他儿时的欲望是能够有一堆属于自己的玩具,上学之后的欲望是不用听课照样有好成绩,进入社会的欲望是找一个轻松高薪的好工作,娶一个漂亮老婆。进而想能有点权力,再进一步能发个小财,如有可能再发个大财。
欲望的无限膨胀,是幸福的敌人。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人类数千年来,无数次的大小战争,以至于现代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说到底哪一次都是欲望之争。为了一时的欲望破坏了长久的幸福,留下了不尽的灾难。
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好人的欲望,是一个关乎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和谐太平的哲学命题。
数千年来,东西方有社会责任的哲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的欲望。
在物质匮乏的战国时代,墨子解决欲望的主张是“节用”。墨子和他的弟子们身体力行,住在茅草屋里,吃粗米淡饭,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冬天穿鹿皮做的衣服,脚上穿草鞋。荀子批评墨子,认为单靠节省不能让天下的人富裕起来。天下如果按照墨子的办法治理,人们必然是整天愁眉苦脸的穿粗布衣服,吃恶劣的食品,没有音乐听,菲薄的奉养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万物得不到恰当的利用,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下就像火烧火燎一样。尽管墨子和他的弟子身穿短衣,腰扎麻绳,吃粗粮,喝白水,又怎么能让天下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起来呢?
老子和庄子主张“无欲”、“寡欲”,倡导要减少或是干脆去掉人的欲望。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人生的本能需求。人的本能需求是不能取消的。
杨朱学派的主张与墨子老子庄子相反,他们主张“贵己”、“为我”、“重生”,认为人生的唯一价值就是满足欲望,为美食、为美色,尽情享乐。孟子说他们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也有人说他们是“纵欲”。荀子严厉的批评杨朱学派的 “纵欲”主张。他说,“顺人之情,必出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
孔子和孟子憧憬上古时代的井田制,主张“均平”。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论语·季氏》)。荀子认为孔子和孟子的“均平”主张也不可行。他说,“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荀子·王制》)人和人之间有差别,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荀子认为,人追求自己可以求得的欲望,是人情之不可避免。对于人天生的欲望,既不要无端的限制,也不要随意放纵,更不能人为拉平。应该用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人的欲望向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荀子创建的不同于孔子的“礼”。
荀子之“礼”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在国家体制、社会伦理、个人行为的诸多层面。但是,就其要旨,异常简单。
荀子之“礼”的出发点是“养”。“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王制》)。 一养人欲,二养人性,三养人境(环境)。
荀子之“礼”的基本内涵是“分”。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区分出差别,使人各得其所,使欲望有了“度量分界”,无需再去争夺。“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谓人伦。”(《荀子·荣辱》)
荀子之“礼”要达到的目标是“和”。“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此乃“群居和一之道也。”(《荀子·荣辱》)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老子称赞天道的崇高,批评人道的卑下。荀子说,他所创建的“礼”,是“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荀子·礼论》) 荀子是要改变人的邪恶本性,增进人的善良品德,使得人世间达到仁爱和敬慕的文明,养成奉行道义的美好品性。所以,荀子倡导的“礼”实行的是“天道”。
荀子的礼制理论,超越了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时空,它是整个人类社会应当遵循的生存方式。
说白了,荀子创建的“礼”就是一种欲望秩序论,是对人欲望的秩序调节,是对人性的一种安顿。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社会的物质达不到极大丰富,人的精神也达不到极大提高,所以,人的欲望也只能是部分满足,不可能全部满足。在这个奔向共产主义的长久的时间段里,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人的无休无止无边无际的欲望。处理不好,就会社会混乱。小者争夺,大者战争。要想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怎么办?
荀子给出的解决欲望问题的正确办法是建设“礼制”,根据社会的实际与可能,制定出“度量分界”(包括道德、制度、法律等),让欲望在秩序下进行。人们追求的物质需求,和自由、民主、人权等精神需求,也都根据社会实际与可能,在“度量分界”的范围内,有秩的进行。不可能无“度量分界”的满足任何人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
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混乱,表面看花样繁多,实则是欲望的混乱,人性的混乱。人的欲望膨胀,信仰迷失,道德沦丧,为所欲为,“有法不尊”,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所以,倡导礼义,提高道德素养,完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让欲望秩序化,就成为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人生是美好的,自由是幸福的,每个人都渴望欲望的实现。但是生活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无节制的欲望,无“度量分界”的欲望,会让幸福变成痛苦,美好变成丑恶。
真善美只能在有序中灿烂。当人人都自觉讲规则,道德自然就兴起。这是荀子设计的建设礼制社会的真谛,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幸福生活的真谛。
上一条: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三荀子的治世模式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