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
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邯郸市荀子研究会
协办单位:邯郸学院荀子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赵文化研究所
邯郸市旅游局 兰陵文化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邯郸市荀子中学
运维单位:荀卿庠读书会
荀子是“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
发表时间:【2019/9/26 21:26:10】 浏览次数:3807次
荀子是“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
——探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年09月09日
景天魁
而发端于春秋之末,以战国为主的数百年,梁启超称之为中国学术的“全盛时代”。荀子生活的战国之末,则是“全盛中之全盛”时期。他盛赞荀子创立的群学,称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早在1897年所作的《说群序》中,他就立下了要“发明群义”的宏愿,然则“理奥例赜,苦不克达,既乃得侯官严君复之治功《天演论》,浏阳谭君嗣同之《仁学》,读之释然有当于其心”。于是,计划“作《说群》十篇,一百二十章”。这一宏愿不知何故却未能实现,留下了学术史上的巨大遗憾。不过,梁启超在《新民说》等多篇著作中,还是对群学多有阐发。荀子群学是战国末期处于世界学术“最高尚最荣誉之位置”的杰出成果之一,循着先哲的研究方向,回到荀子群学元典,探赜索隐,继续“发挥之光大之”,亦是今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吾辈之责。
中国社会学究竟始于何时
在今天,研究群学元典,不仅对于清末民初的先哲们而言具有接续的意义,对于建设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更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中国社会学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百年来流行的“中国本无社会学”之论,完全漠视了中国历史上深厚而璀璨的社会学资源。然而,费孝通先生多次引述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断:中国早在战国末期已由荀子创立了社会学这个学科。照此说来,中国社会学绝对不只是什么“舶来品”,中国社会学史绝对不只是“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史”,它有自己的起源与演进脉络。荀子群学就是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初始版本。以此为历史基础,才可能“在中国土地上从头建立起一门中国自己的社会学”,才可能真正增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自觉和学科自信。
为什么说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元典
在笔者看来,令梁启超感到“理奥例赜,苦不克达”的,很可能主要是群学在《荀子》一书中的呈现形态问题——《荀子》一书并不是符合西方学科标准的单一学科“专著”,为什么说该书之中的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元典?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梁启超所处的群学与西方社会学相遇初期是“理奥例赜”的,就是在今天也难免令人有“苦不克达”之感。事实上,这是一些人不理解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原因”之一,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显然,《荀子》一书并不是单单讲“群”的专著,我们说《荀子》一书中包含着群学的元典形态,根据就在于该书提出了群学的合群、能群、善群、乐群四层命题,形成了最主要、最基本的群学概念体系和命题体系,而不在于荀子是否提出了“群学”之名,不在于《荀子》一书是不是符合西方学科标准的“社会学专著”。以是否提出了“群学”之名,是否有西方样式的专著,作为评判荀子是否创立了群学的标准,那是用现代人的“学科”概念去苛求2200多年前的古人。这就如同问荀子是否有“身份证”、群学是否注册了发明权一样。梁启超称赞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卫惠林肯定荀子是“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认定荀子是社会学的老祖,显然都不是依据那种表面的“标签”,而是根据实质性的“内涵”——群学的概念、命题和原理。
“元典”初创的标志,是形成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元典”完成的标志是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和相对系统的命题体系。群学命题体系是在群学概念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判断,由命题组成的命题体系可以完整地表达群学的宗旨、要义和功用。如果说概念体系可以证明群学的存在性,那么命题体系则可以直接呈现群学的丰富内容。而这些在《荀子》一书中都以当时可能的最完整、最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探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年09月09日
景天魁
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吗
100多年来,所谓社会学只是“舶来品”,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已成无需论证即广被承认的“铁案”。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来中国传授西方社会学,即确立了其在大学讲堂的独占地位。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之初,1980年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又来宣扬,中国不仅本无社会学,就是引进社会学也“比日本晚四分之一世纪”。在这一“洋教条”禁锢下,有人居然把中国社会学史视为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史。至于中国本土到底有没有社会学,竟然基本无人提及,就是罕见地谈到荀子之时,也只是说他提出了“群”的概念,顶多承认他提出了“群论”,根本称不上是“学”。如此以来,西方概念和理论就占据了独尊的地位,以其裁剪中国经验事实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像吴文藻、费孝通等前辈所希望的那样,在中国土地上从头建立起一门中国自己的社会学,更遑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了。由此看来,中国社会学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本土起源?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前途命运至为关键。早在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总论中写道:“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中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虽然,近世史之前途,未有艾也,又安见此伟大国民,不能恢复乃祖乃宗所处最高尚最荣誉之位置,而更执牛耳于全世界之学术思想界者!吾欲草此论,吾之热血,如火如焰;吾之希望,如海如潮。”
而发端于春秋之末,以战国为主的数百年,梁启超称之为中国学术的“全盛时代”。荀子生活的战国之末,则是“全盛中之全盛”时期。他盛赞荀子创立的群学,称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早在1897年所作的《说群序》中,他就立下了要“发明群义”的宏愿,然则“理奥例赜,苦不克达,既乃得侯官严君复之治功《天演论》,浏阳谭君嗣同之《仁学》,读之释然有当于其心”。于是,计划“作《说群》十篇,一百二十章”。这一宏愿不知何故却未能实现,留下了学术史上的巨大遗憾。不过,梁启超在《新民说》等多篇著作中,还是对群学多有阐发。荀子群学是战国末期处于世界学术“最高尚最荣誉之位置”的杰出成果之一,循着先哲的研究方向,回到荀子群学元典,探赜索隐,继续“发挥之光大之”,亦是今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吾辈之责。
中国社会学究竟始于何时
在今天,研究群学元典,不仅对于清末民初的先哲们而言具有接续的意义,对于建设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更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中国社会学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百年来流行的“中国本无社会学”之论,完全漠视了中国历史上深厚而璀璨的社会学资源。然而,费孝通先生多次引述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断:中国早在战国末期已由荀子创立了社会学这个学科。照此说来,中国社会学绝对不只是什么“舶来品”,中国社会学史绝对不只是“西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史”,它有自己的起源与演进脉络。荀子群学就是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初始版本。以此为历史基础,才可能“在中国土地上从头建立起一门中国自己的社会学”,才可能真正增强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自觉和学科自信。
为什么说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元典
在笔者看来,令梁启超感到“理奥例赜,苦不克达”的,很可能主要是群学在《荀子》一书中的呈现形态问题——《荀子》一书并不是符合西方学科标准的单一学科“专著”,为什么说该书之中的群学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元典?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梁启超所处的群学与西方社会学相遇初期是“理奥例赜”的,就是在今天也难免令人有“苦不克达”之感。事实上,这是一些人不理解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的“原因”之一,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显然,《荀子》一书并不是单单讲“群”的专著,我们说《荀子》一书中包含着群学的元典形态,根据就在于该书提出了群学的合群、能群、善群、乐群四层命题,形成了最主要、最基本的群学概念体系和命题体系,而不在于荀子是否提出了“群学”之名,不在于《荀子》一书是不是符合西方学科标准的“社会学专著”。以是否提出了“群学”之名,是否有西方样式的专著,作为评判荀子是否创立了群学的标准,那是用现代人的“学科”概念去苛求2200多年前的古人。这就如同问荀子是否有“身份证”、群学是否注册了发明权一样。梁启超称赞荀子是“社会学之巨擘”,卫惠林肯定荀子是“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认定荀子是社会学的老祖,显然都不是依据那种表面的“标签”,而是根据实质性的“内涵”——群学的概念、命题和原理。
“元典”初创的标志,是形成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元典”完成的标志是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和相对系统的命题体系。群学命题体系是在群学概念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判断,由命题组成的命题体系可以完整地表达群学的宗旨、要义和功用。如果说概念体系可以证明群学的存在性,那么命题体系则可以直接呈现群学的丰富内容。而这些在《荀子》一书中都以当时可能的最完整、最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Copyright © 2014-2019 www.chinaxunz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荀子网运维 电话:13051618021 微信:22993341
有别字、漏字、错误版权问题等请留言或联系编辑
冀ICP备2024075312号-1 邮箱:22993341@qq.com